在新闻领域中,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并非身披铠甲的战士,却无畏地冲锋在真相的战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前《京华时报》纪实摄影师逸光的三大危难时刻。
暗访造假工厂:步步惊心
某年315前夕,摄影师逸光得知一家化妆品厂将过期防晒霜换包装重推市场,便与同事决定暗访。彼时工厂因用工荒招工,他和同事佯装去面试并顺利进厂。
工作时,逸光被安排扛箱,另一位女同事负责换包装盒。他回忆道:“为了拍摄关键画面,我把烟盒抠了个洞,装上一款卡片相机,大概拍了20张照片。”
起初拍摄顺利,但单反快门声惊动他人,对方已经有了戒备心。很快,一群人以谈话为由将他带走。“当时在办公室,我编造了一些东北生活经历,才得以脱身。”
第二天,逸光包车守在工厂门口,为了拍到对应的那批货,一直跟踪运货的车。他说道:“只有拍到这批货流入市场的画面,‘防晒霜换包装重推市场’行为才能坐实,最终,在其他同事的协助下,我们拍到了想拍的画面。这个化妆品品牌也在315当天被曝光。”
爆炸现场:生死一瞬
2009年夏天晚上八点,顺义某地加油站油罐车着火,随时可能爆炸,他立刻赶赴现场。
当时现场已戒严,警车、消防车密布。“我从树林突破封锁进入,见油罐车一半着火,消防员正喷泡沫灭火。我只能躲在油罐车后,只能像狙击手一样探出头拍摄。”
突然有一瞬间,热浪扑来。“我意识到危险转身卧倒,此时附近的办公室玻璃已经裂开,油罐车也爆炸了一半。”度过这次危险后,他又起身换角度继续拍,成功记录下了事故画面。”
塌陷工地:与死神擦肩
某年,西二环在建大楼工地,两名工人夜巡,一人因路面塌陷掉入热力管道直接身亡,一人幸免。
“当时现场已拉警戒线,为了拍好画面,我冲到了塌陷边缘,但因为相机镜头不是广角拍不全,只能往后退。”
这时候,警察来了,把他从危险的地方带出去。但他又爬到对面楼,刚站稳,准备继续拍,就亲眼目睹刚才自己站的位置遭遇了二次塌陷......
2007年-2015年,在《京华时报》工作的8年,纪实摄影师逸光亲临过无数次危难时刻,也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无畏的勇气,斩获了诸多佳绩:摄影作品《强拆之痛》、《转运伤者》、《尘土飞扬》分别荣获2010年华赛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单幅优秀奖、2010年“金镜头”中国新闻摄影优秀奖,并被中央档案馆收藏。
逸光摄影作品《转运伤者》
如今,逸光已从纪实摄影师转型为商业摄影师,并与同行杨姣共同创办了光角More x JoliStudio。2024年,二人凭借卓越能力,获得为央视拍摄春晚海报的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央视春晚总导演于蕾就曾表示,看中光角More x JoliStudio两位创始人的媒体经验,其提供的内容面向大众、可发布,非艺术家自我陶醉之作。
尽管工作领域有所转变,但逸光在纪实摄影时期所积累的经验和精神,持续为他的商业摄影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他在新的领域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