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三信破三题--岷阳社区“信”系治理实践

    2025.08.25 | 编辑 | 5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一、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岷阳社区地处成都市郫都区郫简街道,辖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涵盖35个院落,其中25个为自治院落,10个为物管院落,常住人口约1.3万人。

      近年来,岷阳社区坚持深化“一核三治、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机制,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动“党建引领、环境共治、平安共建、服务共享、风尚共树”五大治理行动,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政策遵循与实践方向。荣获成都市“双示范”社区、郫都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郫都区青年文明号、郫都区党员示范社区、郫筒街道十佳社会组织示范社区等荣誉。

      但作为典型的混合型社区,社区治理工作依旧面临着三方面难题:

      一是居民群体融合度低,归属感与参与感薄弱。社区院落结构复杂,居民构成多元、自治与物管院落居民因管理认知差异、本地与外来人口因社交圈差异,缺乏互动,存在隔阂。多数居民对公共事务被动旁观,社区活动覆盖窄、吸引力弱,参与率低。导致部分居民难以融入社区生活,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二是信义治理体系失衡,多元主体协同能力不足。物业收费难、公共收益不透明等问题突出,物业公司不懂规范运营,业委会不会监督,居民难参与,且不同院落管理模式混乱、缺可借鉴经验,治理力量各自为战。导致社区治理效率低下,民生问题难解决,还加剧居民对治理主体的不信任,制约社区治理升级,也为后续矛盾爆发埋下隐患。

      三是协商治理机制缺失,问题解决效率与实效不足。社区协商治理机制长期缺失,导致问题解决效率与实效双低。一方面,无规范议事流程,议题筛选无标准,常聚焦非核心问题,且协商过程松散,责任难落地、监督无参与,出现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的情况。另一方面,居民参与渠道不畅,“不愿说、不会说” 现象普遍,参与率长期低位,治理需求难精准捕捉。

      二、主要做法

      信任为钥,紧联邻里共融纽带

      1.志愿服务弱化疏离感。聚焦不同院落、不同背景居民的交融难题,组织党员带头,带动涵盖自治院落与物管院落居民、本地与外来人口的50余户家庭,开展洗迎新春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共同劳动打破隔阂,累计清理院落卫生死角18处。在协作劳动中,居民通过分工配合、交流互助熟悉彼此,减少院落差异、人群差异带来的疏离感。

      2.主题活动增强信任感。组织志愿者、党员代表等,在中秋、元宵等重要节点开展4场主题活动,覆盖超500人次,通过廉洁宣言、社区文创DIY、 文化交流等互动环节,打造院落文化墙,推动居民在文化互动中增强情感联结,并建立对社区、对邻里的信任关系。

      3.节日共创形成认同感。引导社区包括商家企业、组织队伍等,共创“岷阳有你”友邻节,搭建公益、文化、能人的共融平台:吸引 28名院落能人现场展示技能、8 家辖区商家参与义卖,上千元注入社区慈善基金,让居民在公益参与中感受社区温度;活动后,2名社区能人主动担任“院落廉洁宣传员”,形成“参与-服务-回馈” 的闭环。同时,通过社区公众号 12 篇纪实推送、4 条省市区级媒体报道,放大活动影响力,让居民更直观感受社区活力,显著提升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效破解居民共融难题。

      (二)信托为靶,精准赋能治理主体

      1.锚定痛点拆解信托理念。针对物管小区,聚焦物业收费难、公共收益不透明等治理难点,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开展“信义‘微’力量・聚力促提升” 培训会。特邀成都社区信义治理学院讲师王瑜,用通俗语言拆解信托制物业在小区管理中信任关系、公开透明、全民监督等核心理念,解答“物业履职不到位如何监督”“居民缴费积极性低怎么引导”等 12条物管小区治理难题,让多元主体清晰掌握 “透明化、可监督”的物业合作模式。帮助物业公司懂规范、业委会会监督、居民能参与,为物管小区多元力量协同治理筑牢理念与实践基础。

      2.对标学习转化落地经验。针对不同的小区院落类型的管理模式学习,组织院落党组织、院委会、物业等,参访学习青羊区浣花小区为代表的老旧院落,学习物业管理委员会账户设立办法,交流公共收益管理难题的做法,现场观摩账目公示流程;参访温江区合能珍宝琥珀小区,了解其通过党建引领的协同治理轮径,交流如何将小区从政府头疼的问题小区变典范小区的治理路径。参访后,召开经验复盘会,引导各院落治理主体结合自身实际梳理落地清单,确保参访经验切实转化为解决社区院落治理难题的具体行动。

      3.试点建设牢筑治理信心。以鹃城帝景小区为信托制物业导入试点,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全程陪伴小区党组织成员、业委会骨干、居民代表有序推进落地工作,包括征集对信托制的意见建议;协助制定开放式预算方案,明确物业费收支、公共收益分配等关键条款;指导按规范流程开立小区信托制物业共管账户等。并且在2025年7月,该小区成功导入信托制物业,引入物业公司四川宾利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并作为协同治理平台,引导物业公司联合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等主动发起院落治理行动5次,包括灌木修剪、改建党群服务站、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等行动,解决灌木树枝断落安全、活动空间提档升级、非机动车规范停车等问题,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增长2倍,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70%,该小区作为社区信托制治理样板,形成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带动社区内时代花城三期的物业管理委员会主动对接,表达推进信托制物业导入的意愿,为社区治理模式升级奠定基础。

      (三)信义为刃,破局治理实效难题

      针对“居民不愿说、主体不联动、协商无章法”的治理痛点,社区以“信义”为核心理念,由小区党支部联合业委会、居民骨干组成 “议题审定小组”,根据“影响范围、紧急程度”筛选议题,每次议事会仅聚焦1-2个核心问题,按照征集议题、议题审定、会前准备、会议召开、会议表决、决议公示、决议执行和监督七个步骤,确保协商资源集中用在“居民最盼的事”上。提炼出“岷阳有约七步议事工作法”,将松散协商转化为“流程可追溯、责任可落地、监督可参与” 的议事机制,每一步均嵌入“信义”要求,确保协商有实效、落地有保障。目前,在该机制的指导下,鹃城帝景小区落地成功解决“停车划线”、“绿化修剪”、“小区美化”等问题,居民参与率从15%提升至 40%,形成 “议有章法、决有依据、行有监督”的信义协商新模式,为其他老旧院落破解协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三、主要成效

      一)居民共融难题破解,归属感与参与度双提升

      通过2场志愿活动,组织70余名志愿者,带动50余户跨院落、跨背景家庭协同参与,以共同行动打破自治院落与物管院落、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群体隔阂,居民间陌生感明显降低。项目中合计16场次活动覆盖超2000人次,居民通过共创文化节、共造文化强、共制文创产品等形式,让居民在互动中建立情感联结;调动包括慈善商家、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等社区资源参与,筹集超千元扶幼基金,居民报名社区志愿服务、议事协商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显著提升。

      二)治理力量高效统筹,协同能力与合力双增强

      通过信托制物业专题培训,40余名参训人员系统掌握核心实操能力,不仅深入理解透明化合作模式的运行逻辑,更熟练掌握公共收益全流程监督方法,为后续社区物业改革奠定坚实技能基础。作为成功案例的鹃城帝景小区,在顺利导入信托制物业后,其治理成效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直接带动同社区的时代花城三期小区主动对接信托制物业导入工作。目前,时代花城三期小区已明确改革方向,计划通过更换现有物业公司、引入信托制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规范水平,并推动小区公共收益常态化、透明化公示,切实保障业主权益。治理力量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共治,形成稳定治理合力。

      三)治理实效全面凸显,问题解决与模式创新双突破

      依托“岷阳有约七步议事工作法”,聚焦小区问题开展协商治理工作,在鹃城帝景小区落地“停车划线、绿化修剪、小区美化”等核心问题,居民对治理成效的满意度达90%。同时将松散协商转化为 “流程可追溯、责任可落地、监督可参与 的七步议事机制,每一步嵌入信义要求,居民参与率从 15% 提升至 40%,形成 “议有章法、决有依据、行有监督”的信义协商新模式,为成都老旧院落协商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板,金牛区金沙河社区前来考察学习。并通过议题精准筛选、执行全程监督、成效居民评价的闭环管理,治理工作与居民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助力物业费收缴率、公共事务参与率得到改善。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