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高笋塘社区“笋宝解忧团”成员通过“实战成长营”系列培训,从“调解新手”蜕变为掌握专业技能的“社区法治尖兵”。这场以“理论+实战”为核心的赋能培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精准课程设计,为基层法治人才培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社区样本”。

“三维赋能”破解调解痛点:从“经验主义”到“专业流程”
针对社区高频出现的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成长营创新设计“三维分析法”课程模块:通过“梳理诉求—拆解矛盾—匹配法条”的结构化流程,结合《调解思路画布》工具,引导成员将复杂纠纷转化为可视化图表。在场景研讨环节,成员分组模拟真实案例,集体共创出“三问调解法”沟通模板(“核心诉求—对方接受方案—法律依据”),让调解沟通更具针对性。
为填补法律文书规范缺口,培训聚焦“调解协议标准化撰写”。成员通过抽取模拟案例KT板,协作完成《调解协议》《法律咨询记录表》等文书,重点纠正“事实描述主观化”“履行期限模糊”等常见问题,形成的标准化模板已被纳入社区调解工具库。

面对年轻群体普法盲区,成长营引入“新媒体普法实战课”。专业导师传授“稳如泰山(防抖)”“三等分构图”等手机拍摄口诀,指导成员将真实案例转化为“笋宝断案”影集,通过社区原创IP“笋宝”形象讲解法条,提升普法内容传播力。

“理论+实战”教学创新:让法律技能“学得会、用得上”
成长营采用“理论讲解+场景研讨+实战演练”三段式教学法:理论环节结合社区真实案例拆解《民法典》高频法条;研讨环节分组使用《调解思路画布》梳理矛盾,跨组互评优化方案;实战环节通过模拟调解、文书撰写、照片拍摄等“真操实练”,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迁移技能。

这种“即学即用”的模式成效显著:成员已独立完成《调解思路画布》《三问沟通模板》等工具产出。
6期课程绘就成长蓝图:从“队伍培育”到“机制沉淀”
依据“笋宝助巢·解忧团”项目规划,全年将组织开展六期系统性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调解技能、文书规范、新媒体普法等模块。同时,与社区网格员进行联动,发布活动通知,以促使培训能够覆盖到更多居民。 后续,社区将把培训成果汇编成《法治星火·笋宝微法官服务手册》,收录“五步调解法”“典型案例库”等实战经验。同时,依托“解忧共益金”机制,通过低偿文书代写服务反哺培训经费,实现“服务—培训—再服务”的可持续闭环。

相关负责人表示,“笋宝解忧团”成长营通过“专业赋能+居民自治”的模式,激活了社区法治治理的“内生动力”。下一步,高笋塘社区将推广该经验,推动更多社区实现“小事不出院落,矛盾依法化解”的治理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