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以产聚才,成都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分享会圆满举行

    2025.10.31 | 编辑 | 5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10月30日,由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主办,成都高新菁蓉汇智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创投联盟承办的成都高新区“金熊猫”人才沙龙系列活动: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分享会在菁蓉汇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成都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发展需求,通过人才代表分享、项目路演等形式,搭建了产业与人才对话的桥梁,吸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企业代表、投资机构及行业协会代表等50余人参会,为区域产业建圈强链与产才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1.png

      人才分享:

      共话产才协同新方向

      在“人才Talk”分享环节,行业人才和学者结合一线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2.png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总监马俊芳以“人才创新驱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为主题进行分享。她提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迭代速度快、跨学科融合需求强的显著特性,当前行业普遍面临“人岗精准匹配不足”的关键难题,需建立“外部引进+内部培育”双轨模式,强化岗位能力画像与技能适配培训,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产业链稳定升级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撑。

    3.png

      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监事长胡书春围绕“解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未来,赋能成都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展开分享。他结合氢能、光伏、固态电池等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指出,当前产业正处于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而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在于推动人才深度嵌入产业链条。特别是在中试验证、工艺优化、系统集成与市场转化等环节,高水平人才的持续投入是打通“创新—产品—市场”闭环的关键力量。

    4.png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苟国庆以“从‘材料创新’到‘能源革命’,科技创新的过程及实践”为主题,分享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他表示,新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往往源于基础材料的创新突破,而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能够为人才搭建“科研创新+产业实践”双场景培育平台,既可培养兼具科研素养与工程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能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项目路演

      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产业发展

      在人才项目路演环节,3家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展示其核心技术成果,彰显了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生态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5.png

      四川宇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从‘锌’出发:水系锌离子准固态电池项目”,成功攻克新型锌基准固态电池在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难题,产品可广泛适配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特种装备等多场景应用需求,为储能产业技术升级提供关键支撑。该项目由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团队牵头研发,体现了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强大势能。

    6.png

      四川中科锆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高端氧化物电池关键材料和高端医疗材料研发生产项目”,依托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突破高端氧化物电池关键材料与高端医疗核心材料的量产化技术瓶颈,凸显顶尖人才团队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中的核心作用。

    7.png

      成都祥和云端节能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推介的“SPS电盾能源站项目”,通过一体化设计实现绿电生产、存储、调度与高效利用的全流程管控,有效解决绿电“并网难、调度难、利用率低”等行业痛点,为新能源消纳与能源系统优化提供核心设备支持,助力“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而这一创新成果的落地,离不开企业核心技术人才团队的持续攻关。

      “此次聚焦产业的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了与同行、高校及投资机构深度对接的平台。”四川宇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路演和交流,不仅有效展示了技术方向,也获取了前沿信息,对优化技术路线、拓展合作渠道和引才聚才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圈强链,形成氢能、光伏、数字能源(含新型储能)、核能以及新材料(含固态电池)“4+1”产业图谱,已聚集新能源新材料规上企业30余家,培育出硅宝科技、银河磁体、中自科技、厚普股份等上市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接下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以“金熊猫”人才系列沙龙等活动为载体,深化产才融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为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新增长极。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