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大邑县社会救助:精准施策筑防线,创新服务暖民心

    2025.10.18 | 编辑 | 3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大邑县社会救助绩效评估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果显著。项目团队以“精准救助、暖心服务”为核心,通过健全队伍、规范流程、创新服务、整合资源等举措,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为困难群众织密民生保障网,助力幸福美好十大工程落地生根。

      精建队伍强基础,精准复核筑根基

      项目从“人”与“事”两端发力,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基础。在队伍建设上,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配备1名项目负责人、3名项目执行人及1名心理咨询师,形成“心理+社会”双维度服务架构;同时开展4场专项培训,覆盖政策法规、调查技巧、沟通礼仪等内容,确保社工能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工作。

      在救助复核上,项目聚焦新增与在册两类对象,实现精准筛查。2024年9月至2025年10月,完成新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入户复核共595户,详细核实家庭人口、收入、财产及困难原因,形成12份月度工作专报,为民政局审批提供科学依据;对在册散居特困、低保对象开展全覆盖抽查,累计完成1526户入户核实,通过实地查看、细致询问,杜绝“错保”“漏保”“关系保”“人情保”,让救助资源真正用到刀刃上。

    图为:入户复核家庭信息

      严督细查促规范,主动发现解民忧

      为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标准化,项目团队以“检查+改进”为抓手,强化镇(街道)、村(社区)救助工作监督。在公示检查中,不定期抽查128个村(社区)社会救助公示情况,累计检查317次,发现并现场督促整改“公示不及时、位置不显著、名单未更新”等问题,确保救助信息公开透明,保障群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图为:抽查村(社区)社会救助公示栏

      同时,项目创新推进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走访村(社区),截至2025年10月,主动发现困难群众3户。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耐心解读政策,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针对2名情况特殊、多次信访的救助对象,开展专项调查评估,精准掌握需求并反馈至民政局,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此外,项目通过入户调查、台账查阅等方式,累计收集救助对象意见建议13条,聚焦“流程简化”“政策宣传”“服务态度”“跟踪关怀”四大诉求,为后续优化救助工作提供了群众视角的参考方向。

    图为:推进主动发现

      创新服务拓维度,整合资源聚合力

      项目突破传统救助模式,从“物质帮扶”向“物质+精神”双重关爱延伸。在心理健康服务上,开展“关爱随行”行动,通过专职心理咨询师提供3次服务、覆盖15人次,同时跟进8个个案,帮助特殊困难群众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在社会资源整合上,项目积极撬动辖区爱心商家、热心人士、乡贤等力量,为50余位困难群体提供义诊、物资帮扶、就业指导、心理关爱等服务。通过“政策救助+社会补充”的模式,有效弥补政策覆盖空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形成“政 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助合力。

    图为:链接资源开展服务

      数字赋能提效率,宣传造势扩影响

      为提升救助工作效率与知晓度,项目双管齐下强化支撑。在技术保障上,聘请专业人员负责社会救助信息平台运维,及时处理技术问题,并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救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宣传推广上,累计发布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篇、县级以上媒体报道16篇,全面展示大邑县社会救助工作成效,让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此次大邑县社会救助绩效评估服务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化、规范化,更通过服务创新与资源整合,让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个困难家庭。未来,项目成果将持续转化为民生实效,为大邑县构建更完善、更温暖的社会救助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