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梯架云岭,情暖那洛:云梯实践队那洛支教,多元课堂点亮山乡童心

    2025.09.01 | 编辑 | 7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七月五日的夜晚,电子科技大学云梯支教队的队员们背上行囊,踏上了一段心怀梦想的旅程。目的地:云南普洱的那洛村——一个隐于群山褶皱中的村寨。

      这里的孩子眼睛里有星星,有山川,却少有山外世界的模样。这个夏天,我们带着知识与热情而来,不仅为了点亮一盏盏渴求教育的灯,更希望为孩子们以及邻里乡亲用普通话架起一座通向更广阔天地的“云梯”。“声“入那洛,情系推普。云梯公益实践队以问卷为基,课堂为媒,为当地架起一座用普通话沟通世界的桥梁。

      在那洛村这片教育资源相对紧缺,但求知渴望炽热的土地上,云梯成员精心设计课程,旨在为小、初、高各学段的孩子们开启知识之窗,点燃兴趣之火,厚植文化之根。我们针对低、高年级分层开展课内知识辅导,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课程,紧扣课本重点难点,并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定制内容,通过个性化讲解、趣味练习和耐心答疑,有效夯实了学生基础,提升了学习信心与解题能力。对于孩子们尤为感兴趣却又缺乏实践机会的科学课,队员们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以实操促理解,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启蒙:孩子们亲手连接电池与导线,点亮小灯泡,直观理解电路的奥秘;利用水杯和随手可得的小物件,探索浮力现象的神奇;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叶片脉络或昆虫形态,发现微观世界的精妙。这些趣味实验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观察力,让科学的种子在亲身体验中生根发芽。

      在扎实进行分层课内知识辅导的同时,我们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致力于为孩子们打开多元兴趣的大门,点燃探索未知的热情。

      普通话课堂里,队员们精心设计了《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基于问卷所反映的实际情况,队员们将普通话提升与课堂有趣融合:对低年级同学强化拼音教学,并在课堂上精选适合的绕口令,在欢声笑语中练习平翘舌、前后鼻音,让孩子们感受汉语语音的魅力与精确,选取诗歌和课文片段,进行朗读指导与练习,设计情景模拟环节,引导孩子们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运用普通话交流,体会普通话在学校学习、未来升学乃至更广阔社交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课里,色彩斑斓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成为桥梁,孩子们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通过共读与讨论,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更悄然滋养了情感认知与价值观。音乐课上,队员带领孩子们从认识简单的音符、节奏开始,到理解旋律的起伏与情感的表达,再结合活泼的歌曲教唱,让美妙的音符在教室中流淌,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与感知美的能力。

      摄影体验课是孩子们格外兴奋的环节,从学习基础的构图、光线知识,到亲手操作神奇的云台稳定器,尝试捕捉身边伙伴们的笑脸,孩子们喜欢上了透过镜头去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世界,体会到了影像创作的乐趣与技术带来的新奇。而AI课程,则以最直观有趣的方式,将前沿科技带入山乡课堂。通过对话式AI等生动的例子,我们向孩子们讲解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展示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他们心中播撒下对未来科技的好奇与向往的种子。这些拓展课程,如同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扇明亮的窗户,让他们在知识的巩固之外,得以窥见艺术之美、科技之奇,体验创造的快乐。

      为了构建长效的知识获取平台,我们特别建立了“云梯爱心书屋”,为乡村孩子带去了150本全新图书。所有图书均完成登记造册,并由学生推选的“图书小助管”参与日常维护,确保书屋的长效运行。截至实践结束,书屋日均借阅量达10册次,它已迅速成为孩子们课余主动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实体基地,与课堂内外活动相辅相成。

      此次那洛支教实践,我们构建了一套融合“分层课内辅导夯实基础”、“多元素质拓展开阔视野”与“爱心书屋长效滋养”的立体化教育支持体系。从课本知识的巩固到前沿科技的启蒙,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到艺术审美的熏陶,再到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力求在课堂内外全方位激发学习内驱力,点燃探索热情,培育核心素养,为那洛村的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也为他们的持续成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时光匆匆,二十天的支教活动在朗朗读书声和依依惜别的目光中落下帷幕。我们带走的,是孩子们赠给我们的最美好的回忆、是老乡们一口句越来越流利的“谢谢”,是那洛村夜晚漫天的繁星;留下的,是知识、是希望,更是一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微小却坚定的力量。云梯虽短,却能连接山海;星光虽弱,亦足以照亮前行的一段路。再见,那洛!我们相信,每一次用心的播种,都将在未来某个时刻——发出新芽,长成连接大山深处和世界繁华的“云梯”。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