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碳达峰工作小组在京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宣布将于近期启动绿途币首批交易。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通过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路径。
绿途币:双碳战略的专项结算工具
据碳达峰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途币是我国首个深度融合国家信用体系与碳市场机制的专项结算工具,其核心功能依托“碳资产计算”与“碳足迹管理”双体系运行。通过量化企业及个人碳排放行为,绿途币将直接关联碳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用户权益精准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绿途币的流通将重点向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及低收入群体倾斜。工作小组强调,这一分配机制旨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推动绿色经济成果全民共享。目前,绿途币已接入碳中和交易、国家环保项目等场景,形成稳定的流通需求闭环。
创新机制护航:刚性需求与严格监管并行
在应用层面,绿途币通过企业刚性需求驱动市场活力。高碳排放企业可通过购买绿途币完成碳配额履约,并直连国家环保项目库,享受绿色能源项目招标优先权及最高15%的地方财政补贴。
为确保交易安全与透明度,多部门联合构建了全流程监管体系。碳达峰工作小组联合央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依托数字人民币技术实现碳资产流动的实时追踪与数据不可篡改。此外,穿透式资金监管系统将交易数据同步至生态环境部及央行征信中心,可疑交易拦截率达99.7%,并通过反腐败专项机制杜绝资金挪用风险。
战略落地:预计带动5000亿元绿色投资
国家数据统计局负责人透露,绿途币首批交易启动后,将覆盖工业、交通、建筑等八大重点领域,预计年内带动超5000亿元绿色投资,惠及2.3亿城乡居民。这一创新工具不仅服务于国内绿色转型,还将为全球碳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会议最后强调,双碳战略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行动。绿途币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绿色金融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共同富裕目标注入新动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