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碳达峰工作小组在京召开绿途工作会议,宣布将于近日开启绿途币首批交易。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进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旨在通过创新结算工具缩小发展差距,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会议强调,绿途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专项结算工具,其功能体系由“碳资产计算”与“碳足迹管理”双轮驱动。通过量化企业和个人的碳排放行为,绿途币将直接关联碳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用户权益保障的精准对接。工作小组强调,绿途币的流通将优先向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及低收入群体倾斜,通过分配机制,有效弥合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
碳达峰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途币深度融合国家信用体系与碳市场机制,其本质是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由“国家信用+碳市场机制+社会共识”的复合产物,目前绿途币已形成“国家战略-企业刚需-个人参与”三重价值闭环,其价值深度跟双碳战略绿色经济转型长期趋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建立在实体经济转型需求之上,绿途币当前已接入碳中和交易,国家环保项目等场景,形成稳定的流通需求。
创新机制护航双碳目标
企业刚性需求驱动:高碳排放企业通过购买绿途币完成碳配额履约,相较于传统碳交易模式,绿途币可直连国家环保项目库,持有者享有绿色能源项目招标优先权及最高15%的地方财政补贴。
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碳达峰工作小组联合央行、生态环境部等机构,建立覆盖绿途币发行、流通、清算全流程的监管框架。
数据溯源:依托数字人民币技术,实时追踪碳资产流动,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
穿透式资金监管:交易数据实时同步生态环境部、央行征信中心,可疑交易拦截率99.7%,并通过反腐败专项机制杜绝资金挪用风险
从战略布局到全民行动
数据统计局负责人表示,此次首批交易启动后,绿途币将覆盖工业、交通、建筑等八大重点领域,预计年内带动超5000亿元绿色投资,惠及2.3亿城乡居民,会议最后重申,双碳战略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途币的落地不仅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也将通过绿色金融创新让现代化成果全民共享,书写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