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铸针魂 ,仁术续岐黄
——访第十五届政协常务委员、灵枢九针非遗传承人、北京灵枢九针医学研究院院长 孟祥俊
孟祥俊,男,第十五届政协常务委员,孟祥俊外科诊所医师,北京灵枢九针医学研究院院长,河北大学中医学院灵枢九针专长工作室特聘专家,北京大学健康中国中医传承灵枢九针课题组组长,河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特种针法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理事,中国医药信息学会扶阳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疼痛康复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针刀医学会副秘书长、著名灵枢九针专家。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来,孟祥俊以针为剑、以德为魂,以毕生心血重新擦亮“灵枢九针”这枚明珠,将失传的九针技艺淬炼成济世良方,更以赤子之心守护着中医文化的根脉。
古针新生 一脉承千载
中医之魂,根植于《黄帝内经》。其中《灵枢》篇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九针——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形制各异,各司其职,或如清风拂云般泻去表邪,或如利斧劈山般疏通经络。然而自宋以降,九针之术渐成绝响,唯有民间暗流潜藏,直到第十五届政协常务委员、孟祥俊外科诊所医师、北京灵枢九针医学研究院院长孟祥俊的出现,才使得这颗蒙尘明珠再现中华医学的璀璨光芒。
1970年,孟祥俊出生于河北威县中医世家。曾祖父孟宪钰在清末创办“孟氏医馆清心堂”,传承道家针灸绝技,历经五代风雨,医书泛黄,银针不锈。幼承庭训的孟祥俊,自幼浸淫于《黄帝内经》的玄奥之中。十岁捧读《灵枢》,十五岁随祖父辨识草药,二十岁考入山东医科大学研习西医。命运的转折始于一场震撼心灵的医案——一位股骨头坏死患者因手术失败而截肢,家徒四壁的悲怆令他彻夜难眠,直到父亲孟繁柱一语点破迷津:“此症九针可愈!”
在孟祥俊家传的古籍《内经刺法传真》中,一行行蝇头小楷记载着九针疗法的精妙:以圆针拨筋散结,以锋针破瘀通络,以铍针化腐生新……从此,西医的解剖学功底与中医的玄冥之道,在孟祥俊手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他恍然悟道:九针之失传,非技之朽,乃道之晦!古针需以现代医学为镜,方能照见其科学真容。于是,他毅然辞去公职,埋首古籍,走访民间,将散落的九针技法一一复原。镵针本为粗铁锻造,易锈难用,他引入骨科钢板材质,打造出韧性极佳的无菌针具;圆针之妙在于“避实就虚”,他结合筋膜链理论,将针尖游走于肌肉间隙,以杠杆之力挑开深藏筋结。
在威县老宅的烛光下,孟祥俊与千年医典对话。十年磨针,终成体系。他提出“五体针刺疗法”,将人体皮、肉、脉、筋、骨与五脏对应,以九针调节五体失衡,直指病源,在治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股骨头坏死、中风偏瘫、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顽固皮肤病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累计治愈疑难杂症患者四万余例。一位类风湿患者关节肿胀如石,他以锋针刺络放血,辅以圆针松解筋膜,月余痛消;一名椎管狭窄老者步履维艰,他用长针透刺督脉,配合鍉针点按膀胱经,旬日可行。古籍中“效之信,若风之吹云”的记载,在他手中化作无数患者的笑颜。凭借卓越的医疗效果,2021年10月27日,孟氏灵枢九针入选邢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授予“北大健康中国 GIPC 中医传承学术共建单位”的殊荣。
守正开新 针道贯中西
在这个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新时代,孟祥俊的奋斗轨迹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颁布,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2023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深化推进,这些时代强音为传统医学复兴注入强劲动力。“中医传承,守正不可泥古,创新不可离宗。”孟祥俊常以此自勉。他深知,九针若要重现辉煌,须以现代科学为舟楫,载古法渡向未来。
在河北大学中医学院的实验室里,他带领团队将九针疗法与解剖学深度融合。西方“筋膜链”理论与《内经》经筋学说惊人契合——足太阳经筋循行竟与人体后表线筋膜走向如出一辙!他据此绘制出“现代十二经筋图”,将古书中的“结”“聚”“散”“落”标注为肌肉起止点,让玄妙的经络有了解剖学的落脚处。北京大学健康中国课题组的专家惊叹:“这是用科学语言重述《黄帝内经》!”
与此同时,为打破“秘技自珍”的窠臼,他立誓“让九针走出书斋”。2018年,北京灵枢九针医学研究院挂牌成立,成为传承的灯塔。他笔耕不辍,著就《黄帝内经针法-五体针刺疗法》《黄帝内经-九针疗法》《黄帝内经针法-刺络疗法》《黄帝内经刺骨疗法》《黄帝内经刺筋疗法》《小周天-微铍针疗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特色疗法》《灵枢九针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与临床》《颈椎病》《非手术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症》《现代骨关节病诊疗学》等二十余部专著,字字皆心血。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将万余册著作无偿捐赠,让深奥的针法化作普惠的星火。
公益讲座是他的另一战场。2000年开始,孟祥俊在国内举办多场公益课程,向全国推广“灵枢九针”技术,让全国千余名基层医生免费学习了灵枢九针技术,学员遍布全国。2016年,在北京成立北京灵枢九针医学研究院。2018年,受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邀请,开设免费培训课堂,带教学生500余人;2020年,经过河北大学中医学院考察论证,成立“灵枢九针特色专长工作站”,孟祥俊为该院首席专家。于是也就有了5月22日,通过远程腾讯会议方式传道受业的一幕;2023年11月22日,孟祥俊受邀前往河北中医药大学,宣传普及孟氏灵枢九针,并且做了“内经五体针刺疗法理论与临床”为题的学术报告;2023年12月19日,孟祥俊受邀前往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参加首期“燕赵杏林论坛”讲座,做《黄帝内经》刺肉疗法的讲座;2024年1月5日,孟祥俊受邀参加北京大学健康中国未来中医首期共建课题活动,分享《内经九针研究与应用》,并现场针法演示,立竿见影的效果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多年来,孟祥俊培养青年中医学者1000余名,开展公益讲座80多场次。从河北中医药大学的杏林讲堂,到北京大学健康中国论坛,他持针示范,以病例为证。一位学员回忆:“孟老师用圆针治疗肩周炎,针入瞬间‘咔咔’作响,患者当场举手过顶!”八十余场讲座,千余名基层医生受训,九针技艺如蒲公英般飘向四方。2024年,“孟氏灵枢九针”入选北大健康中国中医传承学术共建单位,古老针法正式登上现代医学的殿堂。
仁心无界 大爱写春秋
医者的境界,不仅在术之精微,更在心之广博。孟祥俊的诊所里,挂着一幅自题匾额——“天下无痛”。这四字,是他毕生的宏愿。三十年间,他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逾百万。威县东河洼村的孙家遭遇火灾,孩子重度烧伤,他分文不取,亲自配制药膏;九岁患儿唐某某股骨头坏死,辗转京冀无果,他以九针施治,三月痊愈,却婉拒了家长凑齐的诊疗费。患者送来锦旗,他摆手笑道:“针在《内经》中,功在百姓身,何须言谢?”
他的仁爱更化身为行走的医馆。每年深冬,他带领团队深入孙家寨等孝亲敬老村,义诊送药。寒风凛冽中,他为老人艾灸驱寒,为孩童推拿健体。一位八旬孤寡老人握着他的手泣道:“孟大夫的针,暖的是人心啊!2021年,他荣膺“时代新人·邢台好人”称号。领奖台上,他淡然道:“九针是祖先留给众生的礼物,我不过是个传递者。”2022年4月,孟祥俊入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单。当孟祥俊说出“针在百姓身,功归岐黄魂”时,千年中医长河正掀起新的浪涛——那是由仁心点燃的星火,是以传承铸造的永恒。
“黄龙祥教授曾说,要用‘古人之砖与他山之石’筑就针灸大厦。”孟祥俊轻声道来,“灵枢九针,既刻着《灵枢》的符文,也映着解剖学的光影。中医的守正创新,不是颠覆,而是让千年智慧在现代土壤中重生。”如今,在孟祥俊的讲座上,白发苍苍的教授、朝气蓬勃的学子、金发碧眼的访客络绎而至,这一刻,他仿佛看见九针跨越时空,连接起古今中外,在世界生根发芽。
时光辗转,从锈迹斑斑的铁钉到精致的钛合金针具,变的是材质,不变的是济世救人的初心。正如孟祥俊在案头所书:“九针之道,非针也,仁也;非遗之传,非技也,心也。”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孟祥俊鬓角的白发上,这位新时代的“针圣”依然在书写传奇。他用银针编织着传统与现代的经纬,以仁心浇灌着中医文化的根脉。在他的诊室里,永远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泛黄的《黄帝内经》,另一本是空白的新笺——等待着更多后来者续写九针传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