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千亿市场跑出黑马!“万菌之王”AKK001实现20吨产能,或为全球最大

    2025.01.03 | 编辑 | 8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中国千亿益生菌市场,再次迎来突破性一刻。

      12月,从国内头部衰老干预科技公司“时光派”(TIMEPIE)旗下浙江工厂传出消息,其拥有专利的AKK001菌种正式实现产能升级,预计年产20吨,将满足150万人需求,商业化量产规模或为全球最大。

      AKK菌,又称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因其在抗肥胖、肠道疾病及抗老化等诸多领域的显著表现,被Nature Reviews称赞为“下一代益生菌中的新星”。不过,受限于技术、分离等诸多因素,即使已垄断国内益生菌市场的外资企业,也尚未对其实现大规模生产。

      据悉,本次投产的AKK001系AKK菌的本土化菌种,由国内生物科技企业“时光派”与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共同携手研发。业内人士表示,“这次产能升级,不但是国内首个从专利到量产均为中企主导的AKK科技成果,更对打破外资在国内益生菌市场的垄断地位,提供重要启示。”

      “所有疾病都始于肠道。”数十年来,肠道微生物一直被视为掌控人体的“第二基因组”,维持有益菌群的比例,在肠道乃至人体健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益生菌中的“新星”,AKK菌自2004年首次被荷兰科学家从人体分离出来,虽然仅占肠道菌群的3%-5%,却因为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紧密,相关论文已不下千篇,甚至有媒体称之为“万菌之王”。

      20年来,在高达50多种疾病的研究中,AKK菌陆续被证明在包括抗肥胖、抗第二型糖尿病、抗发炎性肠道疾病及抗老化等实验中有显著作用,因而陆续获得“长寿菌”、“瘦子菌”等外号,市场潜力看涨。

      2019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肥胖、超重人群外源补充巴氏灭活AKK菌,连续干预12周后发现,受试者胰岛素敏感性等15项代谢指标最高改善42.42%。在全球受困肥胖问题的人口超过10亿的当下,这一发现,加快了其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市场应用的步伐。

      2023年,AKK菌市场化再迎重要里程碑。欧盟委员会发布条例,批准巴氏消毒法灭活的AKK菌株作为新型食品投放欧盟市场。此外,加拿大卫生部已批准AKK菌可用于药用保健品(NHP)。在美国,一种名为“AKK WB-STR-0001”菌株,已经由独立的第三方组织审查并通过GRAS认证。

      然而在中国,受困于技术、分离等因素限制,AKK整体生产规模依然较小,在竞争激烈的益生菌市场中,发展潜力仍待挖掘。

      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首款益生菌产品问世,中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上千亿。尽管中企近年来已经接连打破技术壁垒,推出国产益生菌产品,但美国杜邦、丹麦科汉森等外资企业,凭借百年技术积累,仍长期占据国内高达85%的市场份额,并几乎垄断专属菌株。

      在此背景下,国产益生菌企业如何突围?“新星”AKK研发带来曙光。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发布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肠道菌群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在亚洲的中国和日本,肠道菌群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背后既有遗传背景的因素,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前年,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发现,由于人体内环境复杂,AKK在欧洲人体内定植率(益生菌在肠道内成功存活并繁殖的比例)高达74.7%,但在国人体内却仅有48.8%,市场亟待筛选更适合国人体质菌种。

      几乎同一时期,国内生物科技公司“时光派”携手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深入江苏“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的如皋,通过走访百位长寿老人,科研团队对其肠道有益菌群进行提取、千余次筛选、培养、测试,终于突破性培育出首个本土AKK菌株样本——AKK001,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编号:2023116832346)。

      2023年12月8日,“时光派”与天大浙江研究院召开AKK001全球首次商业量产发布会,正式宣布实现AKK菌从实验室样本研究到量产的突破。发布会也吸引了包括香港TimeShop在内的多家保健产品企业到场,并主动抛出橄榄枝,寻求市场化合作机会。

      据国际益生菌协会(IPA)预计,到2028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900亿元。目前,庞大的市场规模已经吸引多家企业入局,在企查查上搜索“益生菌”,可以得出3240条相关公司,其中不乏汤臣倍健、均瑶健康等上市企业,也有许多初级代工加工厂。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介绍,在更为重要的上游产业链,目前,国际益生菌产业专利申请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全球原料供应也被科汉森与杜邦等寡头垄断,“我国与之差距长达15-30 年。”

      该专家表示,以本次AKK001菌株成功产能升级为例,未来,中企或可在“菌株本土化、个性化”等领域持续发力,紧跟国际研发趋势,寻找更多“非典型”益生菌及 “基因改良微生物”等“下一代益生菌”,深耕细分领域,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争取“虎口夺食”。

      同时,该专家也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益生菌研发配套措施,助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国“人人能享‘国产菌’”之日尽早到来。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