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 编辑 | 3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随着11月22日三道堰镇川菜博物馆的《杨门女将》选段唱毕,2025年郫都区11月川剧公益演出系列正式落下帷幕。从月初的水乡广场到月末的川菜博物馆,7场演出覆盖6个镇街、8个基层点位,以“经典剧目+文化空间”的形式,让川剧这一国家级非遗艺术,在古蜀地标、市井广场与文化场馆间完成了一轮“烟火式传承”。

本月演出延续了“乐动蓉城·韵传川剧”的主题,既保留《滚灯》《变脸》等川剧绝活的观赏性,也将《包公斩侄》《杨门女将》等经典剧目作为核心内容——11月9日郫筒街道望丛祠东歌台场,古蜀建筑的飞檐与《包公斩侄》的刚正唱段相映,不少观众特意提前到场,在祠内参观后留步听戏;11月14日犀浦街道石犀里广场场,午后的商业街区因川剧锣鼓聚拢近200名市民,《滚灯》的滑稽表演让商圈瞬间成了“露天戏园”;而收官场的三道堰镇川菜博物馆,川剧与川菜文化隔空呼应,演员谢幕时,观众举着刚体验的川菜小吃喝彩,成了非遗与地域民俗融合的生动缩影。

“这是我本月看的第三场了,从红光广场追到川菜博物馆,每场的剧目都不重样。”65岁的戏迷刘大爷拿着收集的7场演出节目单,指着《杨门女将》的标注说,“以前觉得川剧离生活远,现在家门口、逛商圈都能看,越看越喜欢。”来自郫都城区的市民李女士则表示,带孩子看了望丛祠场的演出后,孩子主动问起川剧的历史,“这种‘不经意间’的文化熏陶,比课本里的介绍更鲜活。”


据统计,11月川剧公益演出累计吸引超1500名群众参与,收到的反馈中,“希望增加经典剧目场次”“期待更多文化场馆联动”的建议占比超6成。接下来,郫都区文体旅局将结合群众反馈,优化后续非遗公益活动的内容与场地适配性,让川剧等传统艺术以更贴近基层的方式,持续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日常选项”。(罗东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