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大思政·活德育:构建协同育人新样态

    2025.11.20 | 编辑 | 3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2025年11月5日,四川省2025年第五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研专场暨成都市杨柳名校长工作室、段旭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开放活动在双流区棠湖小学举行。活动响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思政建设,深化协同育人实践,全省德育骨干齐聚交流。双流区教科院小学德育教研员段旭与棠湖小学副校长李红艳主持。

      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杨柳名校长工作室

      成都市段旭名师工作室

      协办单位: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教育集团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活动特邀

      ·马云飞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研员

      ·刘海燕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

      ·肖念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德育艺体科科长

      ·刘光文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罗强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高永琼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工作室管理者

      校长致辞

      搭建平台 共探协同育人路径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柳致欢迎词,并介绍本次活动以“大思政・活德育——构建协同育人新样态”为主题,就是要聚焦大思政,以“破壁”的勇气和“创生”的智慧,打破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壁垒,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活动中将分享棠来自两个工作室的“主题微班会”融思政的生动案例和“三联”模式促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初步探索和实践经验。

      领导讲话

      定根本 擘画盲人发展蓝图

      双流区教科院副院长刘光文指出,双流区锚定教育强区目标,构建“区域统筹+学校实践+社会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出台文件、搭建平台、打造50余个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推动“大思政・活德育”落地。他表示,两个工作室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为深化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大思政工作走深走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双流区教科院将持续提供支持,推动成果共享与跨区域合作。

      主题微班课

      以小见大 赋能成长之路

      《我喜欢过生日》

      成都市段旭名师工作室成员蔡雪梅老师带来的《我喜欢过生日》,在二年级学生之间悄然展开心灵成长。她借力经典绘本,创设沉浸式生日情境,为孩子们搭建起理解生命的阶梯。课堂以“听—说—悟”三维推进,开放的话题交流点燃思维火花,最终让学生透过摇曳的生日烛光,感受生命成长的珍贵与暖意。

      《仙人掌交友记》

      成都市段旭名师工作室成员周露伊老师执教的微班课《仙人掌交友记》聚焦四年级学生间朋友相处的秘密。周老师先以“找朋友”游戏激趣,让兴趣相投的孩子结对,为主题铺垫;随后出示“交友求助信”点燃孩子参与热情,再通过“仙人掌交朋友”情境及动画视频,引导大家观察思考,逐步探寻正确交友方法,最终让孩子明白:爱自己、不伤害自己、学会包容,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阳光小白马》

      成都市段旭名师工作室成员郭婷老师与六(2)班孩子展示主题微班课《阳光小白马》。整节课以“马”为线索展开:从群马奔腾的昂扬景象切入,再过渡到马匹陷入泥潭的困境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挣脱人生泥潭”展开讨论。活动中,学生不仅真切感知到生命的珍贵,学会了为压力与挫折寻找合理的情绪出口,更在思考中明晰了生命的意义,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坚定的人生理想。

      主旨发言

      破解难题 分享设计与实施方案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主题微班课的设计与实施》

      段旭名师工作室段旭导师,围绕《大思政视域下小学主题微班课的设计与实施》核心内容开展讲座。讲座聚焦思政教育与学生认知适配难题,针对20分钟主题微班课设计实施,从“定向、选材、对话、成型、生根”五维度展开:定向拆解宏大目标为课堂小任务;选材以点小位高选本班真实素材;对话用“三句雨点法”让学生主导;成型靠“七步一环”建闭环;生根借“三真三度”评价促行为养成。整套策略破解微班课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问题,为大思政教育精准落地课堂提供实用方案。

      《研修三步走:小学主题微班课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成都市段旭名师工作室成员姜蔚老师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实践案例,以《研修三步走:小学主题微班课的校本化实施路径》为题做专题讲座。姜老师聚焦 “授之以渔” 三步走策略,先点出班主任微班课“认知、工具、机制”断层问题,再详解“照着上、学着改、试着创”步骤,通过年级组、新教师、大团队三级共创模式激发自主研发活力,分享教师成长、学生变化、区域共享成果,为提升教师班会课能力提供方案。

      聚焦痛点 重构共育新格局

      1、从“相加”到“相融”——以系统思维重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成都市杨柳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柳作《从“相加”到“相融”——以系统思维重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专题报告。他深刻剖析当前协同育人中联而不动、资源悬浮、机制虚化等现实困境,提出以教联体为机制载体,推动制度、组织、流程三重创新,实现育人力量从物理叠加到化学相融的系统跃升。他强调,“真正的协同,始于共同面对真问题,成于系统构建新生态。”

      2、以5A级爱慧家长认证为抓手的家校共育新生态

      成都市杨柳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海滨小学副校长田敏聚焦家长赋能,展示了以5A级爱慧家长认证为抓手的家校共育新生态。该校通过“三维评价—答辩赋能—长效辐射”机制,激发家长从旁观者成长为教育同行者,形成了三间教室协同育人的生动格局。

      3、重构关系 支持成长

      成都市杨柳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西航港小学副校长喻玮以《重构关系 支持成长》为题,分享了学校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构建五彩课程体系及“一体两翼”德育模式的实践路径。她指出,学校通过厘清家校社三方角色,推动家庭从被动配合转向主体责任人,社会从外部环境转变为育人支持平台,实现了“彼此的抵达”。

      4、“融生”理念为引领,构建“135同心圆”

      成都市杨柳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艺体中学附属小学郑晓兰副校长以“融生”理念为引领,构建“135同心圆”育人模式,通过机制共建、课程共研、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成果共评“五大行动”,实现“三元主体”向“一元共同体”的深度转化,让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真实课堂。

      情景展演

      温情演绎 彰显家校同行力量

      情景展演环节,棠湖小学专职副书记雷朝丽与家长们带来《遇见学习,预见成长——棠湖小学智慧父母研修班的故事》,以真实温情的故事打动全场。家长代表们生动演绎了从育儿困惑到智慧成长的转变历程,展现了学校通过系统化、课程化的家长培育,有效激发家庭教育主体意识,推动“爱与智慧”同行的共育实践。展演深刻诠释了“家长是教育的同行者”这一理念,为家校协同提供了可感、可学的实践样本。

      专家点评

      肯定成果 指明优化方向

      四川省教科院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研员马云飞老师肯定活动价值:

      紧扣班主任工作痛点,展现工作室实践成果,搭建跨校交流平台,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智慧”。同时提出方向:

      1、深化“教研与实践”融合,聚焦学生习惯养成、家校共育等场景,让成果落地为实操能力。

      2、强化工作室辐射作用,总结标准化培养方案,推动全省德育从“优质单点”迈向“全域优质”。

      双流区教育局德育艺体科科长肖念对本次活动的实践成果与育人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她表示,整场活动围绕协同育人主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清晰勾勒出“大思政引领、微班课落地”的立体育人画面,尽显教育工作者的深厚智慧。

      肖念科长提出,本次活动为未来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后续育人实践中需更加关注教育的隐性影响,以“活德育”的温度与力量,培育自尊自信、懂得关爱、有温度有担当的新时代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班主任工作范式,为广大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与有力支撑。

      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罗强主任高度肯定本次展示的3节微班课。他指出,课程精准匹配低、中、高段学生需求,聚焦生命感恩、交友交往、抗挫成长主题,以故事、多感官体验等鲜活形式,将抽象德育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体验,实现“大思政”小切口落地,且教学逻辑闭环、学生主体凸显。同时,他建议在感恩行动具象化、交友辩证引导、抗挫策略细化等方面优化,认为这些课例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了可复制范式,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

      本次活动不仅是四川省中小学班主任教研工作的重要节点,更是成都市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区域推进、工作室引领、学校实践的三级联动,为全省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校本案例。未来,双流区将继续以系统思维打破教育围墙,以实践创新凝聚育人合力,持续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篇章。

    (单位: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