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一场以“代际共融、环保赋能”为核心的“变废为宝”厨余主题活动在成都市锦江区北顺街幼儿园温馨开展。孩子们通过创意实践与温情互动,解锁厨余垃圾的多元价值,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环保理念,搭建代际沟通的温暖桥梁。
破冰启智:厨房里的“宝藏”从家开始
活动伊始,破冰互动环节点燃了现场氛围。“我妈妈用苹果片给我做笑脸饼干!”“我们家把芹菜根泡在水里,它又长出新叶子啦!”“爸爸把胡萝卜刻成了小车玩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家中那些“变废为宝”的小智慧,稚嫩的声音里,藏着最朴素的环保哲学——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这些来自家庭的点滴实践,如同星星之火,照亮了活动的起点。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分发围裙与手套,一场充满创意与科学的“绿色探险”正式开启。
创意绘绿:蔬菜的“艺术重生”
在创意绘制环节,厨房食材华丽转身,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天然画笔”。白菜帮蘸上丙烯颜料,轻轻一印,叶片的纹理跃然纸上;莲藕切片拓印,留下如年轮般独特的圆形图案;秋葵的截面则幻化成一朵朵小花……孩子们手持蔬菜与马克笔,在旧挂历、零钱包上挥洒创意,将废弃之物点化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老师,你看!我的白菜印出了森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兴奋地举起作品,眼中闪烁着创造的光芒。专业老师的耐心示范与工作人员的贴心守护,让每一次尝试都安全而富有成就感。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是色彩的碰撞,更是孩子们对自然材料的重新认知与尊重。

科学实践:厨余的“生命轮回”
如果说绘画是艺术的表达,那么厨余堆肥实践则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环保循环的奥秘。

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厨余堆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了堆肥工具的使用方法。孩子们分组协作,小心翼翼地将蔬菜边角料等厨余垃圾分层放入堆肥桶。他们一边操作,一边好奇发问:“小虫子真的会帮我们分解吗?”“多久能变成肥料?”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生态循环最真挚的探索。

温情传递:童声里的安全与关怀
活动的尾声,温情悄然流淌。孩子们手持精心创作的作品和活动手牌,定格下纯真的笑容。接下来的“代际互动”环节,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正值11月消防宣传月,幼儿园数名孩子被选为社区“安全萌娃”代表,带着亲手绘制的创意画作和精心准备的消防安全贴士,走向社区中的老年群体。

“爷爷奶奶,出门记得关煤气哦!”“插座不要插太多东西,会发热的!”稚嫩却认真的声音,配上童趣十足的图画,让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环保与安全、童真与关怀,在代际之间温柔交汇。孩子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用纯真的情感,搭建起一座跨越年龄的温暖桥梁。
从家庭妙招到创意实践,从科学探索到代际传递,这场主题活动,以小见大,以趣启智,将环保理念深深植入童心,并通过孩子们的手与声,辐射至家庭与社区。未来,北顺街幼儿园将持续深化环保教育实践,推动“绿色环保课程”常态化、系统化发展,结合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实现从“做中学”到“研中悟”的跃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