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川西高原,寒意渐浓却挡不住丰收的蓬勃暖意。阿坝州小金县3万亩苹果园内,红彤彤的果实缀满枝头、压弯枝桠,清甜果香随风弥漫山间。作为名副其实的“苹果之乡”,该县正迎来集中采收旺季——苹果总产量突破10万吨,较去年增长6.5%,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营销模式,鲜果远销全国10个省市及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家,1.2万果农靠“小苹果”稳稳增收,一幅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在高原之上徐徐展开。

清晨的宅垄生态田园,果农舒世强一家早已忙碌在果园中,采摘、分拣、装筐的动作娴熟利落。“家里种了30多亩苹果,有月香、华硕、馨元萃等7个品种,今年气候适宜加上标准化管理,品质和产量都比往年好,每天能卖700斤左右,收入很可观。”舒世强一边搬起装满果实的果筐,一边笑意盈盈地说。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小金苹果依托川西高原独特的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等自然优势,孕育出脆嫩多汁、酸甜适中的优良品质。从上世纪70年代击败美国“蛇果”荣获国际金奖,到如今斩获香港国际茶展“最受欢迎明星产品”称号,小金苹果的口碑在岁月沉淀中持续发酵。

在兴隆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分拣车间,自动化选果机正高速运转,按照果径、糖度、色泽等多项核心指标对苹果进行精准分级筛选。工人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为分选后的苹果套网套、装礼盒,打包整齐的苹果箱在仓库内堆叠成山,等待快递货车装车发往全国各地。“我们主打‘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线上深度对接各大电商平台,线下紧密联动商超、批发市场和大型采购商,现在每天发货量稳定在1万斤左右,金冠、红富士、嘎啦等16个优良品种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江明东介绍,标准化分选让产品品质更均一,品牌化包装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辨识度,小金苹果的附加值显著增长,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持续提高。

电商直播间里,返乡创业5年的本地主播祝银惠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小金苹果。镜头前,不同品种的苹果整齐排列,她现场切果展示果肉的脆嫩多汁,详细讲解各个品种的口感特点、营养价值及食用场景,实时滚动的弹幕和此起彼伏的订单提示音,生动见证着线上销售的火爆态势。“今年旺季销量特别好,到目前已经卖出15万斤苹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直播间了解并爱上了小金苹果。”祝银惠的直播带货,是小金县“互联网+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目前,小金苹果已成功申请出口备案登记,外贸订单规模达千万级,预计今年出口量将突破350万斤。

丰收的硕果,源于长期的精耕细作。近年来,小金县始终将苹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以“三品一标”建设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搭建“苹果产业人才港”,积极选育推广16个优质新品种,建成5个标准化矮化密植示范基地。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苹果种植的节本增效与品质提升。同时,小金县积极拓展“农旅融合”“订单农业”等多元发展模式,建成苹果共享农庄和生态产业观光园,开发苹果白兰地、苹果冻干片等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苹果产业的综合效益持续释放。

截至目前,全县苹果采收工作已完成90%,1.2万果农通过种植苹果实现稳定增收,户均苹果收入超0.6万元。预计12月中旬将完成全部采收销售工作,今年苹果产业产值将突破6亿元。从小果园到大产业,从高原深山到国内外市场,小金苹果不仅成为承载着高原人民期盼的“致富果”,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幸福果”,书写着阿坝州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篇章。(来源:小金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玲 徐敏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