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破解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难题,构建素养贯通、学段融通的教学新生态。2025年10月30日,四川省覃文胜名师工作室“英语学科小初衔接研究暨送教活动”在简阳市射洪坝筒车小学顺利举行。活动汇聚了省内外知名专家、青羊区王玉梅名师工作室及简阳市鄢晓虹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简阳市英语教师及筒车小学共同体发展学校教师代表等140余人。通过课例展示、专题分享、专家点评与教学研讨,共探小初衔接的实践路径。活动由简阳市射洪坝筒车小学副校长颜芬与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黄黠主持。

领导致辞:锚定方向,寄予厚望
活动开始,简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付孟为活动致辞。他指出:“小初衔接是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次活动将以课例为载体、以专题为引领,为区域教师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他勉励全体教师“深耕课堂、关注衔接、共育素养”,这为全天的教研活动奠定了基调。
课例展示:三阶联动,勾勒素养轨迹
课堂是教研的主阵地。上午的三节英语课例以“Family”为主题,层层递进,展现了小初衔接的能力发展路径,让与会教师直观感受不同学段的课堂生态与学生发展需求。
第一堂课:跨学科融合,厚植文化自信
筒车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田慧与徐琼老师联袂呈现的《一弦一味一世界》,将英语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学生通过“识药材、研功效、传文化”的活动链,用英语讲述中医药故事,展现了小学阶段通过学科融合,把传统中医药文化从小家到大家的国际拓展,以及厚植文化自信的积极探索,也折射了筒车小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学校的落地落实和阶段性成效。

第二堂课:小学起点,筑造语言家园
天府新区湖畔路小学的王玉梅名师工作室成员谭晓琴老师带来的外研版三年级听说课《We're family》,通过“歌曲热身—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环节,为初学英语的孩子们构建了充满爱与归属感的“语言家园”,示范了小学低段“兴趣优先、习惯养成、夯实基础”的课堂范式。
第三堂课:初中进阶,促进思维攀升
树德实验中学(东区)周菡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听说课《We're family!》,以“家庭关系讨论—人物性格分析—价值观表达”为主线,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构建与思维品质的理性表达,清晰展现了学生从小学“感性体验”到初中“逻辑思辨”的螺旋式上升。
专家点评:解码衔接智慧

正高级教师、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专家尚梅林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精准点评。她指出:“三节课通过‘主题延续、方法衔接、目标递进’的设计,生动诠释了‘小初衔接不是知识重复,而是素养进阶’的核心要义,解开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密码’”。
工作室领衔人覃文胜也强调:“衔接应聚焦‘兴趣、习惯、能力、素养’的全面贯通,从教材研读、学情分析、活动设计、评价反馈四维度精准发力。”

专题引领:多维碰撞,明晰素养育人方向
下午的活动以“专题分享+专家引领”形式展开。筒车小学田慧校长以《寻英语教师成长节拍,融音乐与思政教育助力学校发展》为题,结合上午的融合课例,交流了“音乐浸润英语课堂”“思政元素自然融入”等策略。她表示:“跨学科与思政融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也是学校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浙江外国语学院邵艳红教授的讲座《新教材“学思结合 用创为本”理念的解读与实施》则从学术前沿视角出发,结合人教版、外研版新教材案例。她强调“语言学习应从‘知识记忆’转向‘问题解决’,从‘单向输入’转向‘多元输出’”。她风趣地说:“教师要做‘脚手架’的搭建者,而非‘知识搬运工’!”

教学研讨:思维碰撞,共探衔接实践策略
活动最后,四川省覃文胜名师工作室成员围绕“小初衔接中的痛点与突破点”展开分组研讨。大家结合课例与专家分享,提出“建立小初教师联合备课机制”“开发跨学段主题式学习资源包”“设计分层评价工具”等建议。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工作室领衔人覃文胜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小初衔接是一场温暖的智慧接力,教师要以‘兴趣’为起点、以‘习惯’为支撑、以‘能力’为桥梁、以‘素养’为目标,让衔接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简阳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凌云表示:“此次活动为简阳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学校要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护学生的更大成长。”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本次送教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华。它为全省英语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为简阳市的小初衔接教学研究注入了强劲动力。
活动中,筒车小学的孩子们用流利的英语和自信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与会者的点赞,而筒车小学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与整体发展,更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下一步,简阳英语教育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在衔接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英语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