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这条上学路,是校门口藏着的“治愈小确幸”

    2025.10.11 | 编辑 | 4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近日,怡心第一实验小学校园周边已换了“新装”—— 童趣盎然的主题雕塑憨态可掬,清晰规范的标识标线指引有序,色彩明快的文化墙绘点缀其间,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小确幸”,正从这条“最美上学路”悄然溢出。

      如果说主次干道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怡心第一实验小学所在的红瓦横街,北接红锦路、南连红瓦路,全长约370米,宽20米(含7米人行道)。因紧邻学校与居民小区,这里日常交通流量本就不小,一到上下学高峰,更是成了拥堵“重灾区”—— 非机动车与行人在狭窄空间里混行,电动车穿梭其间的身影总让家长捏把汗。“我们年轻人忙工作,常拜托老人接孩子,以前没整治前,一到放学点就揪着心,就怕路上出点意外。” 学生家长王女士的话,道出了不少家庭的担忧。

      除了交通难题,红瓦横街还藏着不少“颜值短板”:街角杂物堆积、环境脏乱,老旧围墙斑驳破旧,绿化景观单调乏味,机动车随意停放挤占道路…… 这些问题不仅拉低了街巷整体形象,更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感。

      面对这些民生痛点,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怡心街道以街巷优化提升为核心,深入实地调研、反复论证,通过坝坝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与居民、学校积极沟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同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与交通布局,制定了一套“安全优先、兼顾美观”的提升方案,从功能到风貌,全方位为街巷“焕新”。

      精准施策:从“堵点”到“亮点”的蜕变

      改造始终围绕“让学生上学方便、走路骑车安全”的核心目标,于细节处发力,逐个破解民生难题:

      优化道路功能,筑牢通行安全线:紧扣群众出行需求,对原有混合车道进行分流改造 —— 清晰施划交通标线,增设独立非机动车隔离栏,实现“机非分流”;同时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让道路通行秩序一目了然,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提升街角风貌,激活街巷生命力:破除街角顽疾,利用腾退杂物空间打造100平方米的绿化节点,植入童趣主题雕塑,让街角成为“打卡点”;同步新增20个规范机动车停车位,既添景致,又解居民“停车难”,兼顾景观性与实用性。

      美化街巷界面,传递文化温度:翻新斑驳的老旧围墙,邀请画师绘制寓言故事、传统节日等主题墙绘。色彩鲜活的画面不仅填补了街道空间的单调,更让文化气息融入日常出行。

      改善环境细节,擦亮街区“底色”:改造垃圾中转房,在墙面张贴垃圾分类知识海报引导文明投放;升级中转房周边绿化,消除“视觉死角”,让街区环境更整洁、更清爽。

      强化安全保障,织密护学“安全网”:联合派出所、交警队、城管部门及社区建立“护学岗”机制,早晚上下学时段专人定点疏导交通、维护秩序,用“专人守护”为学生出行加一道“安全锁”。

      口碑为证:“暖心路” 收获满满好评

      改造完工后,红瓦横街的变化被师生、家长看在眼里,赞在心里:“以前这条路没改造时,校门口人车挤成一团,偶尔还有电瓶车突然窜出来,现在功能分区清清楚楚,孩子上下学我放心多了!”“堵车的情况少多了,以前送完孩子赶去上班总怕迟到,现在不用在路上耽搁太久,省心不少。”“路上的彩绘墙太亮眼了,每天送孩子走这条路,看着这些画心情都变好了,氛围感一下子拉满!”一句句朴实的评价,成了对这场改造最直接的肯定。

      如今再漫步红瓦横街,道路通畅无堵,街巷干净整洁,非机动车在指定区域内排列整齐,居民、师生出行从容又安心。这条满含温度的“暖心路”,一头牵着校园里的琅琅书声,一头连着家庭的殷殷期盼,在城市发展的画卷里,写下了最动人的民生注脚。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