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开始工作到即将退休,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知识的星河;他,从青丝染霜到步履微缓,始终守在学生身旁,用耐心在答疑中点亮成长的灯塔;他,从初为人师到桃李满枝,长久留在校园一线岗位,用经验在传帮中托起教育的薪火。他,就是用38年坚守诠释教育初心的泸县九中老党员教师黄坤继。
乡村起步:在匮乏中点燃科学之光
1987年8月,黄坤继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了泸县牛滩区清和乡初级中学(现尚春中学)。那时的校园,土坯砌成的教室墙面斑驳,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遮挡风雨;物理实验室里,像样的器材寥寥无几,连基本的电路实验都难以开展。但黄坤继没有抱怨,反而琢磨着“就地取材”:用矿泉水瓶做成量筒,用蜡烛代替酒精灯,用废旧电线组装电路……“物理不是死记硬背,得让学生亲手做、亲眼见,才能真正理解。”他常对同事说。
除了初中物理教学,黄坤继还兼任学校团总支书 记。每天放学后,别人都下班回家,他的办公室却依然亮着灯:一边是等待辅导物理难题的学生,一边是需要筹备团总支活动的材料。1989年,四川省物理竞赛的消息传来,黄坤继立刻动了心——这是让乡村学生开阔眼界的好机会。他主动组建辅导小组,把晚自习和周末都利用起来,把复杂的物理知识点拆成一个个“小专题”,从基础公式推导到难题解题技巧,耐心讲解每一个细节。
有一次,为了帮学生搞懂“浮力原理”,他带着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池塘边,用不同材质的物体做实验,直到夕阳西下,学生们恍然大悟,他才发现自己的裤脚早已被露水打湿。那年夏天,当十二张省、市、县竞赛获奖证书送到学校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学生们围着黄坤继欢呼,而他只是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教学之余,黄坤继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1988年至1991年,他每周都要往返于学校和泸州教育学院之间,参加物理专科函授学习。清晨五点多出发,坐两个小时的班车,上完课再匆匆赶回学校,赶上下午的课。深夜的台灯下,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和教学思路,那些泛黄的笔记,后来成了学校年轻教师争抢着借阅的“教学宝典”。“自己学不透,怎么能教好学生?”这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
深耕不辍:以专业引领成长之路
1991年8月,黄坤继调任牛滩镇中学,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初中物理教学,还兼任牛滩区物理学科联教组长、学校团总支书 记和工会主 席。刚到学校,他就发现区域内各学校的物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偏远学校的教师连基本的实验操作都不熟练。“一个人教得好不算好,大家一起进步才是真的好。”黄坤继牵头制定了“区域教研计划”,每月组织一次跨校教研活动,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优质课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边学校的教师。
有一次,为了帮一所偏远学校的教师解决“光学实验教学”的难题,黄坤继专门准备了实验器材,坐了三个小时的三轮车赶到那所学校,手把手教教师操作,还现场给学生上了一节示范课。“黄老师不仅给我们送来了方法,更给我们送来了信心。”那所学校的物理教师感动地说。在他的带动下,牛滩区的物理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多次在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在竞赛辅导上,黄坤继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帮助学生备战全国物理竞赛,他四处搜集近十年的竞赛真题,熬夜整理分类,按知识点梳理解题思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辅导资料。1998年,学生张强(化名)在竞赛前遇到了瓶颈,一度想放弃。黄坤继看出了他的焦虑,每天放学后都留他补课,从基础知识点巩固到解题技巧点拨,甚至吃饭时都在跟他讨论题目。“黄老师比我自己还着急,他说‘再坚持一下,你一定能行’,这句话我记到现在。”最终,张强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这是牛滩镇中学首次在全国性竞赛中获奖。
这段时间里,黄坤继辅导的学生中,三人获得省一等奖,十余人次获得省、市、县奖励;他自己也在青年教师物理实验操作竞赛中斩获一等奖,还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团总支书 记。面对荣誉,他总是说:“我的价值,都在学生身上。”
坚守担当:在平凡中书写教育华章
2002年8月,黄坤继来到泸县九中,这一待就是二十余年。在这里,他从教学一线走向管理岗位,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热爱的物理讲台。2008年至2011年,担任教务处副主任期间,他牵头制定“教学质量提升方案”,规范教学流程,推动校本课程开发,每天早出晚归,把教务处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2011年至2016年,任初中部年级主任时,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困生”建立帮扶档案,组织教师一对一辅导,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2016年至2019年,兼任德育处副主任和监察室主任,他创新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把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同时严格规范学校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即便事务繁忙,黄坤继也从未放松物理教学。2015年,他辅导的学生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在泸县高考模拟试题命制工作中,他凭借对高考考点的精准把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一次获得一等奖,一次获得二等奖。2011年,他被评为泸县物理学科带头人;2014年,又获评泸州市物理骨干教师。为了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2002年至2004年,他再次踏上求学之路,参加教育管理本科函授学习,把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工作中,让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更上一层楼。
如今,年近六旬的黄坤继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学校,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样子,他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放学后,他会留在教室帮学生答疑解惑,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遇到年轻教师请教问题,他依然耐心指导,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只要学校需要我,只要学生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讲台上。”黄坤继坚定地说。
38年来,黄坤继教过的学生超过3000人,很多学生都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教师、工程师、医生……每年教师节,他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有一次,一位在外地当工程师的学生特意回来看他,握着他的手说:“黄老师,当年是您让我爱上了物理,现在我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真的谢谢您。”听到这句话,黄坤继的眼眶湿润了,也许是学生的“出息”让他倍感身为人师的使命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黄坤继用38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老党员教师的初心与担当。三尺讲台虽小,却承载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一枚党徽虽轻,却见证着他对责任的始终坚守。在教育的沃土上,他就像一棵常青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光和热,为无数学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为教育事业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文 字| 赵霞 徐泽燕
编 辑| 徐莉红
责 编| 周 巧
校 对| 张丽平
监 制| 徐泽燕
审 核| 周佐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