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爬楼得歇两三次,现在出门按下按钮就到一楼,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华阳街道通济桥社区怡康苑小区的邓阿姨看着新安装的电梯,脸上笑开了花。这一暖心变化的背后,离不开社区纪委的全程监督与推动。
邓阿姨的感慨,道出了通济桥社区多个老旧院落居民的心声,楼栋无电梯成了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出行难题”。通济桥社区纪委主动担当,靠前服务,以“监督+保障”双轮驱动模式,为辖区自主电梯安装工程提供全流程保障,架起为民服务的民心桥。
“加装电梯固然有益,但低层住户不同意该如何处理?费用分摊标准怎样确定?后期维护责任由谁承担?”面对居民的诸多疑问,社区纪委认识到,电梯安装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关乎邻里和谐、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
为打通民意沟通“最后一米”,社区纪委带着“问题清单”,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坝坝会等方式,倾听居民诉求,最终梳理出“低层住户意愿不强”“费用分摊方案难统一”等6类核心问题。针对低层住户顾虑,社区还利用“爱邻”议事会,邀请律师、院委会、已装电梯院落的业主代表现场答疑,有效化解了相关担忧。
电梯安装涉及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任何疏漏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社区纪委以“嵌入式监督”紧盯关键节点,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在资金管理上,居民自主协商分三次付给电梯公司,由居民代表将每一笔支出都在楼栋公示栏、微信群“双公开”,接受全体居民监督。施工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现场巡查,查看施工安全措施,对发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方限期返工,并约谈负责人压实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从意见征集到搭建协调平台再到电梯试运行,社区纪委全程跟进,帮我们协调解决了不少麻烦事。”居民骆阿姨说。如今,该院落已有9部电梯投入使用,另有2部正在加紧施工,预计9月份可完工。
电梯装好不是终点,后续维护管理才能让“幸福”持久。社区纪委将监督延伸至“售后”,推动已安装电梯院落建立“电梯长效管理机制”,怡康苑小区成立电梯维护小组,小组成员定期抽查维保记录,确保“问题早发现、故障早处理”。
如今,走进通济桥社区怡康苑小区,崭新的电梯在楼栋间穿梭,电梯里贴着维保记录和监督电话。曾经因爬楼难而“宅家”的老人,现在每天下楼遛弯、买菜,脸上的笑容多了;邻里之间因为共同参与电梯加装,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从“爬楼喘”到“一键达”,变化的是出行方式,不变的是社区纪委为民服务的初心。这一部部加装的电梯,不仅缩短了楼层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心,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温暖的“民生符号”。
“群众的‘表情包’就是工作的‘风向标’!”华阳街道通济桥社区纪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精准监督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