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金博智慧: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训练如何改变孩子的一生

    2025.03.20 | 编辑 | 11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每周二、周四和周六晚上,我们都会邀请专业老师开展线上直播课程。在直播中,老师会深入剖析专注力训练的关键要点,耐心为您答疑解惑,助力您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与技巧,精准推动孩子成长。微信搜索关注“金博智慧”联系老师收看课程。

      引言

      (一)我国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成为了许多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大约有6.4%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尤其在5到9岁的学龄前和学龄期孩子中更为常见。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多动冲动等行为,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社交和情绪上的困扰。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老师正在认真地讲课,而他的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窗外飞过的小鸟、走廊里的声音或者旁边同学的小动作所吸引。他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学习内容,总是坐不住,小动作不断,甚至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冲动行事。这些行为不仅让孩子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还让他们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容易产生冲突,难以融入集体活动,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也感到孤立和无助。

      (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学业方面,由于无法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这些孩子往往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等行为。在社交方面,他们的多动和冲动行为容易让同伴感到厌烦,难以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社交支持。

      更令人担忧的是,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往往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这将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在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更多困难。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改善注意力问题,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育者的迫切需求。

      (三)常规干预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针对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常规的干预方法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为此,我国学者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注意力训练和情绪调节训练这两种心理社会干预方法对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干预效果。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希望能够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帮助策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年龄在6到9岁之间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这些孩子都是通过专业测评,并符合试验要求。

      (二)干预流程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的设计,将孩子们随机分为注意力训练组、情绪调节训练组和积极干预对照组。在干预前,对所有孩子进行评估筛查,符合标准后进行前测。然后,开始按计划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1周内进行后测。整个研究过程中,评估测量、随机分组、团体干预和数据分析分别由不同的团队完成,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干预方法

      注意力训练组通过专门设计的训练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和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例如,有的训练需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有的训练则需要他们记住一些信息并进行回忆。情绪调节训练组则从教导孩子识别、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入手,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实践情绪调节的方法。例如,教孩子们在生气的时候如何冷静下来,在难过的时候如何安慰自己。

      (四)评定工具

      研究中使用了多种量表来评估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情绪反应、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技能。这些量表包括:注意力问题量表、情绪反应与调节问卷、情绪调节检核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社会技能评价量表等等。

      (五)样本量估计与统计学方法

      使用G*Power 3.1软件对样本量进行估计,确定了所需的样本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干预措施的效果。

      试验结果

      (一)孩子基本信息

      组孩子在性别、用药情况和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分组是合理的,各组之间的比较具有可比性。

      (二)干预前后及组间各量表得分比较

      注意力问题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后,三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得分均有所降低,且两干预组的对立违抗得分也显著降低。这表明注意力训练和情绪调节训练都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问题症状,积极干预对照组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在对立违抗方面的改善不足。

      情绪反应及情绪调节能力:干预后,三组孩子的情绪反应得分均显著降低,情绪消极不稳定得分也有所下降。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情绪调节训练组和积极干预对照组的得分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注意力训练组的情绪调节能力提升不显著。这说明情绪调节训练在改善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方面更为有效。

      社会技能:干预后,三组孩子的自负得分均有所降低,但在敌对行为方面,只有积极干预对照组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团体游戏互动训练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认知发展,减少自负和敌对行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讨论

      (一)干预后注意力问题症状的改善

      研究结果显示,注意力训练和情绪调节训练都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问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有针对性的训练团体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他们的临床症状。此外,积极对照组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干预效果,这可能与对照组中社交技能相关的游戏设计有关,适当的社交活动也能改善孩子的症状表现。同时,干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绪功能相互促进,注意力训练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控制能力,从而有助于控制情绪和抑制冲动行为。

      (二)干预后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变化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情绪调节困难,他们不太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容易表现出冲动、夸张的情绪反应。本研究中,三组孩子的情绪反应和情绪消极不稳定维度均得到改善,但情绪调节训练组和积极干预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能力上的提升更为显著。这说明情绪调节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而注意力训练虽然能改善注意力问题,但在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上效果有限。情绪调节训练通过改善孩子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灵活性和反应抑制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干预后社会技能的部分提升

      社会技能对于孩子的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三组孩子在自负行为上有明显改善,而在敌对行为上,只有积极干预对照组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对照组的社交活动及游戏设计有关,这些活动引导孩子进行团队合作,有助于减少自负和敌对行为。游戏作为孩子的语言和重要活动方式,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提升社会技能。

      总结

      注意力训练和情绪调节训练都能有效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症状,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技能。情绪调节训练在改善情绪失调方面更具优势,而注意力训练则在提高注意力控制能力方面效果显著。积极干预对照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的症状,但在控制情绪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方面效果有限。因此,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开展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注意力训练和情绪调节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且以团体游戏互动的形式开展这些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特定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认知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