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似火 情韵悠长
文/曹 蕊
丙烯这一现代绘画媒介,凭借其高色彩饱和度和耐久性而历久弥新,为当代艺术提供了独特的物质载体。陈持平的丙烯画独树一帜,他运用丙烯颜料的优势,精准捕捉自然景观的物象本质和生活细节的微观质感,建构出丰富的层次。其艺术语言的建构逻辑中,书法性笔触的转化运用尤为关键。他把草书特有的飞白韵律进行艺术转化,从而赋予绘画作品灵动、不羁的气质。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感悟与延伸,使他的丙烯画在色彩与笔触的交织间,形成极具辨识度的艺术语言。
陈持平的作品大胆奔放、热情如火,充满动态之美。在作品《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画家豪放地挥洒颜料,看似随意却十分精准地勾勒出山峰的轮廓与云雾的形态。色彩运用极为大胆,深浅不一的红色、黄色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感受巫山的雄伟与神秘。在描绘云雾流动时,笔触的方向与力度不断变化,使云雾呈现出翻腾、涌动的姿态,从画面中扑面而来,颇具生命力。
在作品《半缘修道半缘君》中,陈持平以笔锋为弦,轻皴慢染勾勒出花瓣的纹理与质感,花枝散漫却错落有致。背景的处理上简洁而富有层次,通过渐变的色彩,营造出一种空间感,使瓶花充满生命的张力和韵律,完成从静物到生灵的蜕变,带给人灵动的观感。
除了描绘自然景观的作品,陈持平的作品《取次花丛懒回顾》和《偷得浮生半日闲》中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作品《取次花丛懒回顾》以荷花及鸳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出荷花的娇艳与美丽,花香似从纸面溢出。在这片荷花塘里,画家通过一只鸳鸯的神态,传达出一种“懒回顾”的心境。作品巧妙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悟,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实现了文人画精神与当代媒介特性的融合。
作品《偷得浮生半日闲》则借慵懒的熊猫,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画家运用柔和的笔触和温暖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一只熊猫懒散地趴在夕阳下,表达艺术家悠然惬意的心境。陈持平正是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瞬间,将这份闲适与惬意通过画笔传递给观者,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放松,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取次花丛懒回顾》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陈持平的作品不仅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更是借景抒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作品《曾经沧海难为水》中,画家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瀑布奔流而下的壮丽景象。三条瀑布倾泻而下,水花飞溅,气势磅礴。作品《飞流直下三千尺》则着重表现了瀑布的动态与气势。画家运用快速、流畅的笔触,描绘出瀑布飞泻而下的瞬间,仿佛能听到瀑布撞击岩石的轰鸣声。而在瀑布周围,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反差,以黑色的山林和斑斓的星空作为背景,衬托出瀑布的洁白与壮观。这种色彩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作品《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是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致,不仅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更蕴含着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意。
《黄河入海流》 丙烯画布 72.5厘米X60厘米 2024年
陈持平用丙烯颜料和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世间万物的美丽与灵动,传达出其对自然、人生的理解与思考。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与力量。
艺术家简介:
陈持平,1953年生,祖籍福建仙游。其擅长丙烯画,兼攻篆书、草书,尤其喜好草书。祖父陈开泉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国画组毕业的艺术家,系刘海粟的得意门生。父亲陈祖儒是一位书法家,自幼得家传作画习字。陈持平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其画作具有大胆奔放、热情如火的特点,充满动态之美。作品被《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艺术市场》《中国艺术》《中华英才》等报刊发表,并被新华网、中华网、搜狐网等平台报道。2023年1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持平丙烯画作品选》;2023年9月,团结出版社出版陈持平编著的《新时代名家画集》。2023年6月,其作品参加由中国女画家协会、现代工笔画院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传薪·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偷得浮生半日闲》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望江南》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半缘修道半缘君》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丙烯画布 91厘米X72.7厘米 2025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