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正玲,山东青岛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岩彩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李爱国导师工作室助教。
201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工笔硕士课程班“林凡导师工作室”
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工笔人物高级研修班“李爱国导师工作室”
2012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李翔现代中国画高级研修班”
2014-2017年进修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爱国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班”
2017-2019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岩彩绘画创作高研班
主要参展
2012年《听雨》入选“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展
2013年《天泉清然献吉祥》入选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展
2013年《红蜻蜓》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学术交流展
2013年《月明风清》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追梦人在路上》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2014年《喜看人间气象新》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泰山脚下植树人》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5年《心里·梦里·故里》获纪念潘絜滋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6年《大山里的课堂》入选“百家金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溯源重生——当代岩彩绘画创作展》宝龙艺术中心(上海)
2019年《溯源重生——中国岩彩画实验教学课程汇报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22年“壬寅迎春——溯源重生·当代岩彩绘画作品展”
《净土》
《净土》局部
《净土》局部
在美术馆展览的效果
上海龙美术馆展览,跟导师胡明哲先生合影。
岩彩绘画的由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胡明哲先生立足当代艺术语境,按照国际惯例以“材质”划分绘画种类,将以天然岩石颗粒进行创作的绘画命名为岩彩。
岩彩绘画的特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又面向当代时空深具延展之可能。立足于本土地质和本土文脉,以岩彩材质作为形式建构的基础和形式转换的渠道,能够自然而然的变异艺术创作的叙事方式:既可以延展中国的传统绘画和东方的审美意象,亦可以转换“材质物语”当代创作思维。
岩彩绘画的意义:“道法自然”,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放下“以人为本”的立场,虚心解读宇宙信息,理解顺应自然规律……经由一个平凡而独特的材质,重新发现脚下的大地,引伸出生存危机的觉醒与文化反思的觉悟。
通过作品:我在寻找一个尘封千年的传统的创作基因,传承一些曾经失落的汉唐绘画语汇。
《净土梵音系列之一》
《净土梵音系列之二》
《净土梵音系列之三》
《净土梵音系列之四》
《净土梵音系列之五》
《净土梵音系列之六》
《净土梵音系列之七》
《净土梵音系列之八》
《净土梵音系列之九》
《净土梵音系列之十》
一花一世界系列:
荣格曾言:艺术作品的本质意在超越个人领域,以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
我的“一花一世界系列”主要是通过分析一朵花的自然结构,提取线条、色彩和形状构建出一个奇幻、超现实的空间,表达一种超越个体的精神世界和对宇宙、自然的想象。
主题围绕着探索未知的精神领域或对自然、宇宙深层次的思考。螺旋状的结构象征着生命的循环、时间的流逝或是通往未知世界的通道,而飞翔的鸟代表着自由的灵魂、探索的精神,整体传达出一种对超越现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此种追求不为我所独有,乃整个人类生活所共有,只不过借我之画呈现。
色彩层次:通过色面的叠加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效果。不同色调相互交织,从浅到深、从暖到冷,形成了视觉上的深度感和空间感,使画面看起来既有整体感又充满变化。
质感表现:画面中运用了岩彩材料和技法来表现质感,有的地方色彩厚重,有的地方则较为细腻,通过岩彩颜料的粗细颗粒对比加以呈现。
色彩的选择意在传达一种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厚重感觉,是在描绘一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神秘世界,色彩之间的相互映衬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吸引力和情感表达力。
构图采用了近似中心对称的构图形式,螺旋结构从画面中心向外扩展,形成一种向心和离心的双重视觉效果。飞鸟的加入打破了完全对称的单调感,使画面在整体的秩序感中又有了灵动的变化。这种构图方式营造出一种既稳定又充满张力的视觉感受,引导观者在画面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哲学思想。正如米罗所说:“我试图用颜色、线条与符号,来捕捉那种最深沉的真实。”
《一花一世界系列之一》
《一花一世界系列之二》
《一花一世界系列之三》
《一花一世界系列之四》
《一花一世界系列之五》
《一花一世界系列之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