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与推广,人参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长白山人参品牌的优秀代表之一,长森源红参(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森源”)凭借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产品品质的执着坚守,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非遗“基因”:传承千年技艺
“长白山红参制作工艺”是中华农耕文明和中医药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其核心包括清洗、蒸制、烘干、晾晒等一系列古法工艺,能够实现人参皂苷的高效转化和活性成分的保留。2024年,长森源所传承的“长白山红参制作工艺”成功入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森源总经理金辉(右一)同生产科研人员交流产品优化方案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长森源总经理金辉不仅深谙传统工艺的精髓,严格遵循古法工艺进行选参和制作,还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建立起标准化生产体系,将复杂的传统工艺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参数,使红参实现规模化和科学化生产。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种植源头到成品出厂,长森源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在原料选择上,长森源坚持选用生长满5年的人参;在清洗环节,引进精良设备,增加高压喷射装置,实现人参无死角、无破损清洗;在蒸参环节,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在烘干和晾晒环节,同样严格遵循标准,通过智能化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保障红参品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会对人参皂苷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多次严格检测,只有检验合格,产品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以保证每一支红参的品质都稳定可靠。
科技赋能:实现高值转化
科技赋能是长森源提升产品品质和推动非遗技艺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森源传承传统工艺,结合创新技术,以低温低压提取红参浓缩精华,注重转化、提取红参中的特有和有效成分。这一技术使得每克长森源红参浸膏含有65毫克以上人参总皂苷,确保了长森源红参产品品质。
“非遗技艺+智能制造”的双轮驱动模式,既保留了非遗技艺的人文“温度”,又保障了产品在工业化时代的品质稳定性。
在消费市场上,长森源凭借“非遗+科技”的双重优势,改变了消费者对红参的消费认知。这或许为传统工艺类非遗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长森源将借助这一契机,把承载着非遗文化的红参产品推向国际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到红参的魅力和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