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河北大学红色融媒团队:融媒视角下红色文化短视频突围

    2025.04.28 | 编辑 | 5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近日,河北大学红色融媒团队在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领域取得进展,该项目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和分析了红色文化短视频在青年群体中产生的效果以及河北省红色文化传承生态,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文件指出要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国民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伴随媒介融合的加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具有用户基数大,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该项目通过具体分析红色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的发展现状,探索红色文化短视频的发展路径。其旨在打破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探索如何在现代媒介环境中更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有助于实现红色文化更有效的传播、促进地方文旅资源利用以及为文旅平台提供启示与借鉴。同时,团队对青年群体于红色文化短视频接受度的调查,有助于青年群体的红色文化融入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项目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历时两周完成调研。实地调研阶段,深入河北省雄县黄湾村,通过三个步骤收集资料:一是访谈红色文化传承核心群体入民兵连连长和村民代表,记录他们对红色故事的理解与传播经验,整理出红色精神传承的关键线索;二是实地观察红色文化场景,分析纪念馆展品和红色墙画内容,采访发现沉浸式体验场景能够引发情感共鸣。问卷调研阶段,团队围绕“短视频如何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主题,设计包含26个问题的量表,通过线上向2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最终,将调研中总结的“故事主题”“情感共鸣点”等关键要素,与问卷中“短视频观看频率”“价值观认同度”等数据进行匹配验证,发现两者高度关联:例如短视频中的主题内容以及传递的情感共鸣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整个研究将乡村红色资源与新媒体传播效果结合分析,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具体参考。

      通过团队调研发现,短视频低门槛、多主体去中心、高渗透的特点造就了大量用户生产内容(UGC),普通用户与主流媒体、红色机构一起成为红色文化短视频创新传播的主要力量。在为讲好河北红色故事,传播河北红色文化提供了契机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传递不全面以及版权意识不强等问题。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信息内容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状态,新媒体的碎片化使得“信息茧房”现象突出,学生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即时性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沉渣泛起,混淆了学生的价值判断,同时也导致红色文化与特色旅游的融合路径不畅。同时就各个市的抖音号而言,发布内容系统性不足,对短视频类型归整分类难度大。且存在同质化趋势,获得多元研究结果难度大。

      展望下一阶段项目计划,团队表示将前往保定等地融媒体中心展开参观、访谈调查,为了解当前短视频融媒体发展情况团前往保定融媒体中心开展采访调查,以了解当前河北省融媒体内容生产及传播形势、面临的挑战与主要问题,并完成调研记录。选择河北省11个城市的文旅抖音号作为样本,逐个分析其账号自其注册至今所获的点赞、评论、收藏及转发数据,分析不同平台的编写、制作的宣发策略,并完成总结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