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剪辑的力量”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作为北影节重要活动之一,论坛聚焦影视剪辑的艺术性、技术性和行业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导演、剪辑师、学者及从业者参与。论坛以“数字智能时代下重构影像叙事新维度”为主题,通过国内外剪辑师对话、案例研讨与主题演讲等形式,深入探讨数字智能时代下剪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本届论坛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与北京电影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共同主办;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国际协作交流专业委员会承办;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龙明升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强氧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支持单位。
论坛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张东辉主持,她回顾了“剪辑的力量”论坛从2009年首届举办至今的历程,张东辉表示,论坛最初在北京电影学院C楼小剧场举行,从十余位来自中国电影领域的剪辑师参与分享创作理念,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电影剪辑行业的重要学术平台。她特别感谢北京电影学院多年来对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的大力支持,并强调在数字智能时代,剪辑师需要把握科技发展脉搏,以“科技推动影视发展,科技创造视听未来”为导向,不断探索剪辑艺术的新可能。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秘书长 张东辉)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崔岩代表组委会致辞。他表示,北京国际电影节自2011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宗旨,如今已发展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年度电影盛会。崔岩认为,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今天,剪辑正在成为重塑电影叙事、重构观众体验的关键环节。他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剪辑行业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作出更多具有国际水准的影视作品。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 崔岩)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致欢迎词时指出,北京电影学院今年迎来办学75周年。学校的剪辑教育一直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剪辑人才。她希望本次论坛能促进剪辑教育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搭建师生与专业剪辑师的交流平台,推动剪辑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 周志军)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在致辞中指出,从胶片电影时代的“剪和接”,到数字电影时代的“后期前置现场剪辑”、“AI辅助剪辑”,再到未来智能时代可能出现的“智能化全自动剪辑”,技术在不断变化迭代和深度融合。他介绍了中国电影科研所在AI技术电影制作应用、LED电影放映系统研发、电影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表示希望与各位剪辑界专家合作,在剪辑标准研制、剪辑流程规范化提质升级方面创新发力。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 龚波)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范洁在致辞中指出,在当今主流视听语境中,短视频的轻盈之美、微短剧的秒级叙事、虚拟现实的沉浸剪辑等正在重塑观众的审美神经。她表示,长与短这两种看似迥异的语言体系,实则共享着剪辑艺术的本质——通过对时空的重组,完成意义的再生产。她呼吁业界破除电影荧屏与手机屏幕的隐性壁垒,让大荧幕的厚重美学与移动端的轻盈表达彼此滋养,共创跨媒介的美学新范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 范洁)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张炜代表活动主办方之一燕京理工学院致辞,他首先向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燕京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院自建立以来得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力支持,拥有众多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专家校友任教。张炜院长对即将展开的精彩活动表示期待,并表示这些活动将引领大家走向数字智能时代电影创作的新领域,共同探索剪辑的无限可能。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院长 张炜)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致感谢辞并宣布启动2025会员代表大会。她回顾了2024年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的工作成果,包括在国际交流方面,邀请第96届奥斯卡最佳剪辑奖得主与国内剪辑师对话;举办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隐形的艺术”;在技术创新领域及人才培养方面举办AIGC影像创作训练营、组织人工智能影视创新应用大会等活动,为线上线下三万余名从业者搭建了技术赋能平台。周会长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态度推动行业前行,聚焦人才梯队建设,特别关注青年剪辑师的成长路径,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剪辑美学与方法论,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立足中国文化,形成有辨识度的中国剪辑风格。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 周新霞)
开幕式最后,举行了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和戏剧影像专业委员会的授函仪式,由周新霞会长和杨幸媛荣誉会长共同为两个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授函,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宏、中国电影剪辑学会戏剧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永浩代表专委会接函。这标志着学会专业研究从2021年成立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协作交流专业委员会后,进一步细分和完善了剪辑行业的工作领域,迈入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左起:郭永浩、杨幸媛、周新霞、陈宏)
中宣部电影局制片处处长梁英华,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童雷,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王瑞,中央戏剧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李奇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歌东,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海燕、王东辉、贾月、楚利彬出席了论坛。
此外,来自全国各高校影视相关专业的师生,业内专业人士及剪辑爱好者一万两千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了此次论坛。
本届“剪辑的力量”论坛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在推动国内外剪辑艺术交流与行业发展方面的深厚积累与前瞻视野。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学术活动,论坛不仅搭建了国内剪辑师与国际获奖大师的对话平台,更通过多元化的案例分析和前沿议题探讨,呈现了当代剪辑艺术在数字智能时代的转型与创新。从传统电影剪辑技巧的传承到新媒体视听语言的拓展,从商业类型片的节奏把控到艺术电影的情感表达,再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创作新可能,论坛全方位展示了剪辑艺术的丰富维度和未来走向。“剪辑的力量”论坛不仅是一场行业峰会,更是一次对电影本质的回归——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剪辑的核心始终是“用视听语言传递人性温度”,而在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中国剪辑师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通过这一高水平的专业交流平台,中国电影剪辑学会正积极推动中国影视剪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为中国电影剪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注入持续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