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以岭药材基地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验证中医药产业价值转化路径

    2025.04.07 | 编辑 | 12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在中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岭药业凭借其卓越的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该公司在全国七大道地药材产区的20余个省份建立60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涵盖50多种药材,成功构建了一个稳定的药材供应体系,不仅确保了药材高品质供应,还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岭药业在药材种植管理上创新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通过严格执行“六统一”管理规范,实现了药材的标准化生产,同时建立了可追溯体系,全程记录药材的生长信息,确保每一环节都质量可控。

      在药材基地建设及种植过程中,以岭药业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以“地道、生态、绿色、有机”为核心,不施用农药、化肥,不使用人工灌溉,完全依赖自然生态体系。以连翘种植基地为例,连翘的根系发达具有防风固土特性,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将荒山转化为生态屏障,该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五年内提升逾30%,野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以岭药业采用的这种绿色种植模式不仅保证了药材的道地性,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在河北涉县、河南嵩县等地,农户将土地流转或参与基地管理,年均收入增加近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药材资源综合利用率问题,以岭药业还通过开发连翘叶茶等延伸产品,将药材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每亩综合收益增加4000余元,真正实现了“叶果同用、一株多效”。

      据统计,以岭药业的基地建设带动全国百余村落50万余人就业,物流、旅游等关联产业也随之兴起,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这种产业联动模式为中医药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岭药业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开展田间学校培训、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方式,帮助基地农户改善生产设施、提升种植技术、解决技术难题。这些举措不仅夯实了产业基础,更将传统药农转型为掌握现代技术的产业工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

      以岭药业的药材基地建设,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态文明深度融合的典范。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生态优先为底色、多方共赢为内核的发展模式,不仅重塑了中药产业的底层逻辑,更为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借鉴。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