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用“三微”行动解决“三件小事”,筑牢产业工人的家

    2025.03.25 | 编辑 | 11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组成单元,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激发居民参与,促进居民融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微行动,筑牢“三件小事”居民融合项目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探索的“1+3+3”社区治理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柏合街道东华村是典型的产业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居民结构复杂,呈现多元化特征,服务人口基数大,社区治理挑战大,扰民事件多,居民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社区归属感较差,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积极性低,这给社区治理带来巨大挑战。为进一步化解这一矛盾,东华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建,有效整合资源,通过“五社”赋能社工工作法,聚焦“邻里小事”“民生小事”“帮扶小事”“三件小事”为切入口,从居民群众身边小事、邻里和谐、关心关爱角度出发,立足情感维度、实践维度、自治维度三个维度构建微关爱、微行动、微参与“三微”关心关爱体系,充分调动社区内外部资源,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环境,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党建引领,网格带头,激发社区发展治理潜能。

      东华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带头,党员示范,网格员持续跟进的发展路径,让产业工人的“三件小事”有回应有着落。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基本素能,夯实为民服务根本,在党委的领导下,居民骨干们开展赋能增智、拓宽服务视野活动,学习沟通技巧,打开服务话匣子;学习微创投项目协作,开启服务智阀门;学习服务技巧,增强服务精准度。参与学习人次高达120人次,为居民融合服务不断积蓄群众骨干力量,为释放服务效应打下扎实基础。

                资源共建,成果共享,落实柔性人文关怀。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力度,让邻里小事”“民生小事”“帮扶小事”有依托有回应,志愿者骨干、居民骨干发起了一支队伍建设,通过构建一支东华邻里串门计划小组,回应居民群众的“三件小事”。公益微创投项目的设置不仅仅能够让居民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小区家庭中生根发芽,换能让共享共融的正能量在龙泉驿区生根发芽。本项目的执行一方面通过构建一支公道正派、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邻里小分队让爱在每一个家庭中传递,让党和政府的关怀在社区传递;另一方面构建了特殊家庭、困难家庭、产业工人家庭、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扶体系。开展定期定时上门安全检查服务,邻里话匣子服务、反诈防骗、家庭医生等服务活动5次,服务人口300人次,进一步筑牢产业工人的稳固后方。

             大处落墨,小处着笔,筑牢产业工人幸福家。

      产业工人是产业社区服务的重要群体,服务产业工人家属更是让工人们安心上班的重要保障。为此,东华村党委以服务为核心,从情感维度上下功夫,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东华是我家”的家园感;从实践维度上多努力,让居民感受到主体意识到主人翁意识的转变;自治维度上强引导,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共同体。为全面促进村居共融,居民参与的治理格局,从骨干的学习上下功夫,构建了赋能学习-沙龙交流-公益大赛-微创投执行-项目复盘等学习方式,实现了把握当下的同时,学会了多元反思,让自我服务能力更强;从居民服务上多努力,通过进家门包爱心水饺、退役军人焕发荣光、夕阳美好享晚年等小活动,让柔性的关怀和温暖在东华绽放,让爱的传承在东华延续。同时,“三件小事”的也在“三微”行动中变得更有分量,居民急事有帮扶,难事有助力的“熟人熟脸熟事熟物”正在的产业社区居民融合中铺开了实践的新画卷。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