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期)
记者问:张总,您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类似的想法呢,会不会过于理想化?
张天政答:整个价值体系和方法论的形成,确实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和实践,也用来指导了后续工作中很多的重大项目交付,得到了很多大的结果,目前随着更多案例的产生、理论知识的加深,尤其今年还更多的学习了传统历史和文化,在各种场合和各个行业朋友交流后,整个体系也得到了更大的完善和提升,如果这些能对大家有点滴的启发,对于我都是开心的。
整个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最早期的雏形是进入咨询行业,快速的迭代以及学习氛围,强者如林的环境,理论和实践快速结合的场景,战略与战术的博弈以及碾压,都在很多时候逼迫我不得不用全局、协作、体系以及执行的各类观念和实践打交道,慢慢得也开始考虑这些工作论、方法流背后的思考和逻辑,开始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
后来随着阅历的加深,工作环境的变化,站位和格局因势利导的跃升到更高更大的层面,外交的背景强化我的全球视野以及新的价值观,看到早期走向全球的企业做法和方式,以及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信仰的初步结合后,开始对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加深了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毕竟外交的背景和宏大叙事永远是站在未来看现在,通过过往和现在来预测更远的未来,这种虚实结合、极高的站位和格局重塑我的初级价值体系,增加对趋势的敏感度,也更加督促自己看问题的深度,这段经历算是深化了第一阶段的成果。
回国后重回咨询行业,经历合伙人的职业历练,算是第二阶段,也是在前一段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及更多战略、战术层面的取舍和判断,以及对行业发展综合性的观察;后期通过咨询看行业,看产业,看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用于理论的拓宽,对于实际公司业务层面的理解也在加深,对于销售,对于营商环境,对于联合体、共赢的很多概念都在成型, 在公司运营层面,跟着集团总裁海梅总不断的学习,对于品牌、营销、互联网思维、大中台,以及管理中的柔性和刚性,人文和理性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践行;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开始思考躬身入局的可能性,找寻适当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进入企业后,用这套价值价值体系不断的来指导工作实践,成为宝贵的第三阶段,开始了不断验证、成人成事、修正提升,继续指导得到重大业绩和成果的升维体系,并随着成果的突显再次验证过往部分的巨大价值,比如全球价值观、比如无常是常,坚持创新落地、比如核心稳住,兼顾其他并立发展的多元品牌理念,以及由此启发的自我职场的迭代和攀升;再比如家国情怀的准确判断和现实出海企业困境的不断验证,都在引导我不断的回想过往海外经历给我的巨大启发和成就,最后还有一直坚持的家国情怀,敬畏心态与自信自强,这些才是最终中国企业做到百年长青,赢得全球尊重的关键。
目前,理论进入继续调整和迭代的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也才刚刚开始,起因也是因为今年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我自己工作中面临的管理困境,还有各类变化,促使我进一步寻找理论的升级,最终还是需要回到传统文化的怀抱,从读书和名著里,理解、归纳、提升、迭代自己的体系,对比了《资治通鉴》、《道德经》以及众多的古代人物传记后,与过往学习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做对比,其实很多的管理困境、实践难题以及理论来源都和中国古代有巨大的渊源,中国的问题需要借用古人的智慧来解决、理解和创新,所以说很多时候从未来看现在,从古代看现在,都是一脉相成的,后来冥冥中,张居正和我互相选择,从他的10年明朝续命改革中,生动再现了全球视野下趋势预测这个理论的巨大价值,他当时就是从当初的那个点看到了未来的明朝,做出的所有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内政的改革都给予我这套理论巨大的缘起动力和增值启示,也更强化了文化自信和全球价值的凸显。
希望迭代的理论体系能继续长久的发挥作用,继续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至于您刚才提到的理想化,其实企业家都是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他们是追求梦想、理想、价值实现的一批疯子或狂人,世界上正式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愈加精彩才不断进步,我敬佩创业者们,他们燃烧自己照亮世界,本性是因为创业家的人性是穿上了红舞鞋停不下来的那群疯子,他们在世界的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被自己反射出的幻乐。
我不是创业者,或许更适合站在他们身边,并肩作战,将他们一路抛过来一个个未解、无解问题一一展开,去面对,去迎接,去解决,并且也同样与世界分享。
最后,成非凡成就,少不了那么一点理想主义。
记者问:看您提到了张居正,也很推崇他的改革以及理论,能具体的聊聊吗?
张天政答:确实我今年花了很大的功夫补历史这一课,想着能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吸取想要的养分,关于张居正,我集中阅读了不少关于他的书记,当然野史除外啊,也重新看了一下《大明王朝1566》这部神剧,书籍方面朱家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值得认真一读,传记类的《严嵩与张居正》、《帝国首辅:张居正》,小说类的可以简单了解,《张居正》、《明朝那些事》,文献资料类的《张居正研究》《张太岳集》等都可以读。
我对他理论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这里不展开了,后续我也想专门开个账号来和大家聊聊读书、读史的感受,简要说说吧。张居正,一生为理想而战,功败垂成,真正实践了做事,做大事,持续做大事,持续做顶天立地大事的理念,无畏俗规和评价,从历史角度无需再多评议,仅从个人的现代角度来说,他是千古第一CEO,置身事外,躬身入局,无招胜有招!看似矛盾的三句话却是作为张首辅的精髓。
1.理论和管理半径都是拓展在外,对工作的管理和理解需跳出三界外,跳出既往框架,置身事外,却又身在五行中;2.理论需要实践检验,躬身入局,身先士卒,持续成事;3.无招胜有招。张居正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完美的实践和阐释了知行合一、成人成事、以及无招胜有招的最高境界,为明朝强行续命70年,是成果也是终局,是以理想为旗帜,不断的预测、实践这三个维度的过程,里面有谋、有术、有人性、有道德、有天命,更有系统的成事预测体系。
记者问:您怎么看待出海战略,趋势价值理论对现在的企业有何指导意义?
张天政答:出海到现在,对于优秀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然是必选项,而不是可选项。但是严肃点的说,自己国内业务都没有搞清楚的企业,妄谈出海转移矛盾也是个伪命题。
我从开始到现在,都一直坚定的认为,中国的头部企业,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头部企业,对中国的优秀企业来说,全球化不是可选题,而是必选项。从过往的零售经验以及公司管理层面来说,全球化不是简单的把货卖出去,而是在市场地位、品牌布局、价值链、治理结构以及价值重塑五大方面,都真正实现跨区域跨国别的全球运作。
从我当年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最早海外开拓的中字头的企业比如中建、中铁等,还有更多的是传统家电品牌,海尔、海信、随之有华为、中兴等,再后来越来越多,从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先进制造、医疗、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等、再后来就是消费类的品牌异军突起,攻城略地;从我自己目前参与的两家企业的海外化进程来说,在全球化的路径选择上,节奏和选择、以及步骤都不太一样,第一家消费品为主,线上试水多年,线下拓店迅猛,经验丰富,形成了新加坡和香港两家公司“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以东南亚为桥头堡,正在积极布局中东和北美市场,稳步拓展海外业务,并抓住机会,今年成为海外爆品;第二家则更相对稳妥很多,选择东南亚作为基本拓展面,小步慢跑,加盟体系需要再复制。
按照我的全球化预测理论体系来说,未来出海企业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个模式+三个能力+四大文化价值”的全球化能力体系至关重要:以直面消费者的品牌+零售为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多品牌协同管理”+“多品牌零售运营”+“全球化资源整合”三个核心能力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消费分层的多元化需求;以“回归商业本质”+“产品和服务为王”+“敢于试错”+“鼓励共赢”四大核心文化价值跨文化凝聚组织共识。
也希望通过方法论陪伴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样本,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中国优质产品的同时,提供可借鉴的全球化解决方案和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问:最后再补充几个关于出海的问题,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处于什么样的一个发展阶段?未来的中国出海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深耕?您对中国企业未来几年出海的前景有何预测?
张天政答:随着中国企业加速推进从“走出去”到“全球化”,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发展和国际化能力建设方面历经了四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首先是中国模式的海外复制,其次是属地化经营管理,再次是上下游产业链海外布局,最后是极致的以及真正的本土化营销。
在这四个阶段的发展中,中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旧面临着风险多、管理难、差异大、韧性差等共性挑战。中国企业必须学会一个过程和思维的转变,就是逐渐将出海的这个称呼,变为全面全球化、国际化考量,学会如何做一家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同时开启为他人或者他国榜样的阶段,过往提到跨国公司,全球五百强,就是别家的公司别家的标准和榜单,那以后我们自己主动从这个固化思维中跳出来,讲好自己的全球化经验和榜单,生而国际化,行则全球化。
如何从好学生,到好榜样,最后变成好老师,真正成为“全球化企业”是持久的议题。
好学生就是只把自己的产品做得很好,在当地把自己业务运营好就行了,独善其身,这个基本是早期出海企业的标准动作,但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很容易思路固化,思维局限,给自己带来巨大风险;好榜样是把经验分享给当地,带动当地的发展和就业,结合当地市场做好产品、营销与关系共建共享,尊重文化尊重差异,为所在国的发展带来贡献和价值;好老师是要能输出优秀经验给当地市场,例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带来的技术与管理经验,那也该我们中国企业带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和时代进步去影响和带动当地以及全球产业升级与进步,时代赋予的人物和使命需要我们牢牢借助以及薪火传承。
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市场更多还处在好学生阶段,需要慢慢成为好榜样,最后变成好老师,才能更好跨越挑战,从“出海”到真正成为“全球化企业”。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不是强调总部的位置,而是能在全球范围内运作项目,能调用全球资源与能力,能够高效、标准化地拉通资源与能力以实现目标。
在新的经济格局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运营时,更需要看得透吃的透玩的透政策,从真正和当地资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做到成为当地人的朋友和伙伴到成为当地人的自己人,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我们用时间和成就来交付。
总之,我对中国企业未来几年出海的前景持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当前,在国家战略、资本要素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等驱动下,企业出海步伐在各种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的作用下明显加快。出海的业态整体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出海)表现卓越,新能源领域是当前出海浪潮的主要力量。许多中国供应商也正在跟随他们的锚定客户在全球供应链中多元化布局。而在技术出口方面,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出口快速实现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同时,消费赛道出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主动选择与被动竞争因素都有,但不论如何,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尝试。
从出海目的地的选择来看,东南亚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美国下降至第三位。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中东,寻求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消费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合作,以拓展全球市场。不管是从市场和资本规模,还是转型角度来看,中东地区有很大机遇。
很多人也跟我说,天政总,我们没有做过海外,真的很难,我也知道开始的过程是不容易,但是借用雷伊.达里奥的话送给所有愿意乘风破浪的中国企业家——“永远不要因为觉得一个目标难以实现,就不去考虑它。大胆些。”
结束语:
2024年,相信很多的企业和个人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周期和时代,要求我们不仅时时刻刻迎接变化,更要有一两次瞬变的决心和勇气。公司和人一样,一生就活几个瞬间。抓住趋势,触底反弹,形成雄鹰重生般的精神进化之后,必将迎来第二次的全新蜕变。
只要还在路上,就没有成败的定论一说,很多事情发生,偶然之处有必然,源头有心力和精神寄托,黑洞里有宝藏,折戟之处亦能繁盛,重要的是英雄之路上的“敢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