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忠
反映社会生活情态的人物画家,往往有三种角度:一是居高临下,俯视芸芸众生,教化愚顽大众;二是自甘下流,仰视歌颂英雄和豪杰;三是和光同尘,平视每一个人,无贵无贱,无敌无友。第一种是精英态度,现代具有启蒙意识的画家,容易这样而不自知。第二种是历史观教育的结果,几乎成为主流常见形态。第三种是对前两种的厌弃,是一种当代意识。郭全忠经历了从前二种角度向第三种角度的蜕变,因此,他的以关中人为描绘对象的水墨画就具有历史参照意义。郭全忠画关中百姓,有一种庄子“嗒然若失”“和光同尘”的精神状态,他没有去刻意塑造人物,而是从精神状态甚至身体感觉上化身为对象,消除作为一个精英分子与所谓“群众”的身份距离,几乎是零距离的观察与表达,完全同理、同情、同态、同趣,因而做到了忘形、忘象、忘笔、忘墨,信手拈来,画出最本真的普通人的存在状态,表达出当下中国普通百姓的那种存在感,他(她)无丑无美,非圣非魔。郭全忠活到这个岁数,已经能够完全“耳顺”达观地看人观世,这种自在状态,也使他的笔墨随意随性,达到了一个写实水墨画家很难企及的自如境界。看上去,这不过是一种同生活完全和解的“生活流”水墨表达,却是“佛眼观化”,蕴藏着巨大的悲悯力量。
【王鲁湘2020北京】
艺术简历
郭全忠,1944年生,祖籍河南。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西安美院客座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美协顾问,原陕西国画院人物画家、副院长。
自1979年以来,多幅作品先后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其中《万语千言》获二等奖(1979),《选村官》获铜奖(1999),《早读》获铜奖(2003)。应邀参加上海1998美术双年展,深圳一、二、三、四、七、九届都市水墨双年展,北京首届、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2011杭州首届中国画双年展。文化部与中国美协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开放的时代”“农民、农民”“都市。田园”等画展,国家画院举办的“笔墨经验谈”“写意中国”等画展。2016年同时在郑州河南省美术馆、西安怡然居美术馆举办「秦腔豫情」「山高月小」个人画展。2007年获《2006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大奖。同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其作了专题节目。
2006吴作人艺术奖<造型艺术>颁奖辞:他立足于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大地的真实生活,数十年如一日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探索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笔墨新形态,成为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2007.4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