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诸葛科普荟·专家进校园 | “手性与手性药物”科普科普讲座走进武侯科技园小学

    2025.11.06 | 编辑 | 4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2025年10月30日,由成都市武侯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侯区机投桥街道潮音社区与成都市科技园小学共同承办的“诸葛科普荟”品牌活动——“手性与手性药物”科普讲座顺利举行。活动特邀成都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曾庆乐担任主讲,通过“前沿讲座+互动体验”的融合形式,带领青少年探索手性世界的奥秘,理解微观分子结构与生命健康之间的深刻关联。现场气氛活跃,吸引了师生共100余人参与。

      “请大家站起来,互相握个手——先正常握手,再试试用右手去握对方的左手!”活动伊始,曾教授以轻松有趣的“握手”互动为切入点,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手性”这一抽象概念的距离。他从生活中的螺旋藤蔓、贝壳纹路入手,逐步讲解植物的左右缠绕、花朵的旋转对称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手性”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几何属性。

      “左手与右手互为镜像,却无法完全重合——这就是手性。”随着讲解深入,曾教授借助丰富的图像与实物模型,将手性概念从宏观世界延伸至分子层面,引出“对映异构体”及其在生命科学与医药领域的重要意义。

      讲座中,曾教授特别强调了手性在药物研发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反应停”事件的真实案例,他生动阐释了手性药物的两种对映体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生物活性——一种具有治疗效果,另一种却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这一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兴趣,也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社会责任。

      讲座结束后,活动进入轻松有趣的互动体验环节。现场设置了多个科技体验区,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了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在3D打印展示区,手性分子的立体结构从屏幕走向现实,抽象的微观世界以可触摸的形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仿生机械臂灵活模拟人手动作,引来阵阵惊叹;摩尔条纹演示仪等设备也将复杂的科学现象转化为直观有趣的互动展示,让同学们在体验中领略到多学科融合的奇妙。

      本次科普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科学思维的播种。通过对手性世界的探索,同学们初步认识到微观结构与生命健康的深刻联系,也在心中种下了好奇与求知的种子。从螺旋藤蔓到药物分子,从握手互动到仿生科技,科学的魅力在体验中生根,创新的意识在互动中萌芽。这样的经历,将激励更多孩子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探索的精神面向未来。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