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赵丹阳是自媒体丹阳论道的创始人。也是当今职场谋略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说到他的著作,有人会提到《心机智慧100局》、《八大上位术》。
有的人则会联想到《千门八将》、《鬼谷子大智慧》、《反经中的大智慧》。
还有人则会谈起他的《三国大军师》。其实,他下功夫最多的,是解读《资治通鉴》的四部曲。
这四部曲分别是《权谋通览》、《权谋通鉴》、《权谋通汇》、《权谋通阅》。
他从八岁开始研读《资治通鉴》,那个时候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死记硬背。父亲教育他说:“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此书备焉!”
丹阳对父亲的话不敢悖逆。但年幼的他,显然不知道《资治通鉴》的好处。囫囵吞枣的记熟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
待到年龄稍长,丹阳班上有两个同学打架。这两个人平素就势成水火,即使被人一时拉开,也会很快故态复萌。丹阳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一位授课老师,只用了八分钟,就将两个人劝开了。而且自此之后,这两个人再没争吵过。
丹阳感到好奇,授课老师说:“你把《资治通鉴》中的张仪劝魏襄王、触龙说赵太后这两章,再阅读一下。”
丹阳重读数遍之后,方才豁然醒觉:原来《资治通鉴》可以“息争解纷”,可以“止戈为武”。
于是开始精读《资治通鉴》,每八个月便要重读一遍,加以批注。迄今为止,已经读了整整二十遍。
用赵丹阳自己的话讲:“起初认为《资治通鉴》有用,不过是始于劝架的小事。后来发现,为人处世、奉上御下、智斗奸佞、管理下属,都离不开它。”
据丹阳论道的客户群管理员透露,有近六成客户遇到的职场难题,是丹阳老师用《资治通鉴》中的智慧解决的。其余用的分别是鬼谷子以及西方的微表情心理学。
丹阳论道的受益者纷纷表示:我们为什么乐意跟丹阳老师学习《资治通鉴》?原因有四。
第一,赵丹阳写的《权谋通览》、《权谋通鉴》、《权谋通汇》、《权谋通阅》有深度。“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这是赫尔曼・黑塞对《资治通鉴》的评价。但大多数在职的教师,把《资治通鉴》讲成了普通历史书,味同嚼蜡!让人窥不见丝毫利益博弈的深度。
第二,赵丹阳写的《权谋通览》、《权谋通鉴》、《权谋通汇》、《权谋通阅》有趣味。没有意思的东西,谁乐意去读?丹阳写这四本书的时候,他是有很多高级幽默、黑色幽默在里头。对于人性讽刺之辛辣,对于真相披露之犀利,莫过于此!
第三,赵丹阳写的《权谋通览》、《权谋通鉴》、《权谋通汇》、《权谋通阅》很实用。伟大的先烈曾经说过:“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丹阳讲东西很实用,具体的特点是,你照他的话去做,人生肯定是越来越顺。不像某些哲人,你按他的话去做了,人生反而越过越差。
第四,赵丹阳写的《权谋通览》、《权谋通鉴》、《权谋通汇》、《权谋通阅》有价值。这四部曲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史学价值。丹阳在雕琢每章甚至每句时,至少引用四位古今大家的诠释,再加上自己的理解。韩非子说:众端参观!也就是多渠道验证。这有利于我们打破信息差,不至于被某种单一的思想体系误导。
《长短经》批判的好,现在的某些读者,只爱断章取义,先入为主,迷信某一种学说。具体表现是:“好中一隅之说。贵清净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丹阳胜就胜在引入不同派别的言论。意在“百般红紫斗芳菲”!此举既让四部曲的内容包含广袤,同时也加深了它们的史学价值。
随着《资治通鉴》四部曲——《权谋通览》、《权谋通鉴》、《权谋通汇》、《权谋通阅》的横空出世,相信自媒体丹阳论道很快会在职场领域和谋略领域占据大片领土。
其原因不言而喻!九零后当中,能把《资治通鉴》全部读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何况是读下来之后,接连写出四部著作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解读《资治通鉴》的四部曲,很快便会化为丹阳论道的一柄利刃,助其披荆斩棘,开疆拓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