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简阳市800余名社区工作者集中“充电”,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新动能

    2025.10.24 | 编辑 | 4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硬核”支撑。为破解部分社区工作者“经验有余、专业不足”的困境,加快打造专业化基层人才队伍,近日,简阳市社会工作部联合组织部“精准发力”—于10月13日-17日、10月20日-24日在简阳市委党校分两期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攻坚培训班,覆盖未持证社区工作者、村(社区)后备力量、拟划转专职网格员等800余人,以5天沉浸式“理论+实战”培训,为2026年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筑牢根基。

    为何办训?直击基层治理“人才刚需”

      随着简阳市基层治理向“精细化、专业化”升级,老旧小区矛盾调解、特殊群体精准帮扶、社区服务高效衔接等工作,越来越需要“专业方法”而非单纯“经验主义”。此次培训正是瞄准这一需求:一方面帮助未持证人员补上“专业短板”,实现“应考尽考、持证上岗”;另一方面为村(社区)后备力量、专职网格员提前“赋能”,让未来的基层服务者自带“专业基因”,推动简阳基层治理从“靠经验”向“凭专业”跨越。

      天怎么学?“理论+实战”双管齐下破难点

      本次培训紧扣《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两大考试核心,邀请“实战派+学院派”双导师阵容,让知识既“听得懂”又“用得上”。

      老师阵容够硬核

      高级社会工作师邓富友(拥有10余年社区一线服务经验)、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廖正涛(深耕社会工作理论与本土案例研究)联袂授课,用“权威视角”拆解考点。

    授课方式接地气

      采用“理论讲解+本地案例拆解”模式——比如讲“矛盾调解”时,结合简阳某社区“邻里停车位纠纷”案例,演示如何用“倾听技巧+利益平衡法”化解矛盾;讲“特殊群体帮扶”时,以社区独居老人服务为例,教大家设计“物资帮扶+心理陪伴”的组合方案,让“书本知识”直接变成“可落地的工作方法”。

      学习过程有闭环

      课后设置随堂小测试+互动答疑,老师随堂检验学员们知识学得是否扎实,学员也可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如何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低保家庭动态管理技巧”)交流提问,老师现场答疑,实现“学完就消化”。

    学得怎么样?“测试+补学”确保不漏1人

      为避免“培训走过场”,每期培训尾声组织模拟测试,以“以考促学”检验真实成果。针对测试成绩低于60分的学员,由所在镇(街道)负责制定补学计划。

    学员怎么说?专业方法解开“工作困惑”

      培训结束后,不少学员直呼“收获超出预期”,分享自己的真实感悟。

      简城街道金水街社区陈女士(社区工作者):“以前处理居民矛盾,总觉得劝到哪算哪,这次学了社会支持理论,才知道可以帮居民梳理家人、邻居、社区三层支持网络,现在再做调解,心里有底多了!”

      新市街道飞马社区付女士(后备力量):“在当书记助理时,处理社区问题全靠经验,学习后才知道还要用专业方法了!而且不同群体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石桥街道杨柳社区李先生(专职网格员):“以前以为网格员就是跑跑腿、记记信息,培训后才知道还要懂居民需求评估,提前学这些,以后上岗肯定能更快上手!”

    持续跟踪,让专业力量“扎根基层”

      培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接下来,简阳市社会工作部将持续跟踪学员培训需求,动态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切实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素养提升,让专业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强支撑”,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度与温度,为简阳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李俊)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