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四川越盛能源集团内,一场围绕“智汇能源·共探新局”主题的“科菁荟”智慧能源科技交流活动火热展开。没有繁冗的开幕式,没有程式化的汇报,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直奔主题的需求发布、专家精准前沿的技术分享,以及供需双方“一对一”的自由对接。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聚焦能源产业转型中的技术痛点与合作瓶颈,吸引了近40家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从油气勘探到新能源应用,从智能钻井到储能设备,与会代表在轻松而高效的氛围中,展开了一场“技术+需求”的双向奔赴。
下午1点40,距离正式活动开始还有20分钟,五楼越盛能源展厅已挤满了提前到场的参会者。展台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尖端井下工具、油田化学助剂的样品、新能源应用设备整齐陈列,旁边的展板详细介绍着环保技术成果的转化案例。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尧驻足储能设备展区感慨:“这些实物展示让抽象技术瞬间具象化,为后续交流奠定了扎实基础。”
专家主题演讲环节,《深层超深层油气钻探用非金属材料技术研发及应用展望》《深层油气资源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油气智能化及大模型应用落地》……来自中国石油协会、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接连带来硬核技术分享。
“活动基本上全是能源相关企业真正需要的干货,像这种展厅看实物加上专家的技术分析,再加上现场对接的这种模式,也是真正解决了今天行业里面所提到的这种技术信息不对称的这种老问题。”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川渝大区总经理张灵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对接效率,活动下半场特别安排了“精准供需对接交流”环节,各参会企业聚焦自身精准技术需求,通过小范围、高密度的深度洽谈形式,实现了高效且有针对性的供需对接。
“我们缺少井下工具的中试平台”“希望引入AI算法优化钻井参数”“寻找环保型油田化学助剂供应商”……企业代表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现场科技保姆同步记录合作意向,会后将形成《企业合作意向清单》,确保每一条需求都有跟进、有反馈。
“活动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参会的都是领军人才,而且在行业中是佼佼者,但他们之间居然都没有信息的交集。”成都融通产业链创新中心理事长皮建军表示,通过“科菁荟”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大家能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擅长点在什么,可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本次活动不仅仅只是一次性的资源对接,它更解决了我们信息不对称、资源对接难等痛点问题。”四川越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高级专家李建忠表示。
从技术展示到资源链接,从专家解读到自由对接,这场智慧能源科技交流活动用“实”的流程、“真”的需求、“快”的响应,为成都能源产业搭建起了一条从“信息互通”到“实质合作”的快车道。
“‘科菁荟’不只是办一场活动,而是要打造一个持续运转的科技合作生态。”成都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搭建一个“长效平台”,让成渝两地的能源企业、专家、政府部门长期联动,真正破解资源分散、合作渠道有限的痛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