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进解优促”“立园满园”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建圈强链,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及科技工作者效能,推动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助力新津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8日,“科菁荟·智聚津城・新津科技工作者高校院所行”活动走进四川轻化工大学。新津区多家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聚焦科技创新的供需对接深度交流之旅。
专家讲座 技术交流碰撞火花
活动现场,两场高规格的专家讲座宛如一场“知识盛宴”,为科技工作者们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宏教授,以“腐蚀与防护科技成果及案例”为题,结合多年在先进金属材料研发、材料腐蚀机理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材料腐蚀防控的最新技术成果,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科研技术如何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痛点问题。
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主任邹伟教授则围绕“氟材料研究与应用”展开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有机氟材料开发领域的重大突破,包括承担3项国家国防重点项目、成功实现3种关键军用氟材料国产化,以及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技术成果。其分享内容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为在场科技工作者拓宽了技术视野,提供了宝贵的创新思路。
会上,科技工作者代表与专家们围绕技术研发瓶颈、成果转化路径等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一步增进了产学研双方的了解与信任,为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地参观 触摸前沿创新脉搏
此外,活动还组织企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前往四川轻化工大学的“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以及炭黑研究院和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进行参观调研。
在“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在腐蚀电化学、智能腐蚀控制技术以及特种含氟单体合成、含氟聚合物设计与制备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产教融合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炭黑研究院和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大家详细了解了炭黑材料的研发历程、性能优势及在橡胶、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氟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技术创新成果,深刻感受到科研平台与产业一线深度联动的活力,以及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强大推动作用。
桥梁搭建 助力新津科技发展
四川轻化工大学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华东理工大学西迁部分专业组建而成,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在轻工、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被誉为“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在机械、材料、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实力雄厚。
此次“智聚津城・新津科技工作者高校院所行——走进四川轻化工大学”活动意义非凡。不仅让新津企业科技工作者近距离接触了高校顶尖的科研资源与前沿技术成果,更搭建了新津区与四川轻化工大学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桥梁。
新津区科协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以‘智聚津城’系列活动为依托,继续发掘科协系统资源,通过不断‘走出去、引进来’,组织更多科技工作者对接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努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成果转化,为新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