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纤纤指尖绕,巧手编就秋意浓。8月23日,正值处暑节气,一里塘社区活动室内二十余位社区居民正专注地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这个秋天的独特记忆。由白莲池街道一里塘社区主办、成都心益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竹风消残暑 巧手织秋意"竹编相框手工活动,让参与者在经纬交错中感受传统技艺与节气文化的完美融合。
活动伊始,各式精美的竹编纹样样品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讲师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节气对应的竹编纹样及其文化隐喻。"谷雨时节编织茶花纹样,象征着'雨生百谷';秋分时节采用稻穗波浪纹,寓意五谷丰登、昼夜均长。"这些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纹样设计,让参与者惊叹不已,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些精美的图案。
在竹编相框制作环节,讲师耐心细致地教授十字编法的四个阶段:构架、铺经、织纬、嵌节。学员们认真聆听,随后拿起竹条开始实践。一时间,会议室内只剩下竹条交织的沙沙声,大家全神贯注地投入这项需要耐心与细心的传统手工艺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编织,一个个22cm×22cm的节气主题竹编相框逐渐成型,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制作者的用心与创意。
最温馨的环节当属故事分享会。参与者们展示着自己亲手编织的作品,娓娓道来生活中与节气相关的故事。"小时候每到立秋,母亲总会用新竹编个小篮子装新收的果实..."董阿姨动情地分享着,引发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活动现场,社区还邀请居民成为"一里星推官",鼓励大家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
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结合相得益彰。通过"一节气一竹纹"的设计理念,不仅让居民掌握了传统手工艺技能,更强化了大家对自然时序的感知力,重建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本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体验,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让传统技艺与节气智慧在指尖传承,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