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满足特殊困难群体多元化需求,彭州市天彭街道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在彭州市民政局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运用专业、贴心的社工工作理论和手法,聚焦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两大任务,围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帮困服务、社会救助、居家养老、未成年人关爱等主要领域,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服务。
自2024年9月以来,彭州市天彭街道社会关爱援助中心通过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计划,构建“关爱援助+慈善”模式,募集慈善资源超2万元,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培育社会组织与志愿队伍,夯实基层服务力量
天彭街道作为彭州市核心区域,常住人口密集,特殊困难群体规模大:现有低保户1510人、困境儿童23人、特困户90人,以及大量残障人士、高龄老人等。面对庞大的服务对象基数与多元化需求(如残障人士的康复支持、高龄老人的居家照护、困境儿童的成长陪伴等),传统分散式服务模式存在资源匹配不精准、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心立足基层治理痛点,以“专业化培育、实务性赋能”为核心,系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分层分类培训:针对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社工、自组织骨干开展体系化培训6场,覆盖120人次,内容涵盖服务技巧、项目设计、应急处置等,采用“理论+案例+模拟”教学法,提升实务能力;
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队”“老年照护互助队”等个性化、专业化社区社会组织5支,每支队伍不少于20人,明确功能定位(如心理辅导、生活照料、应急救援);
志愿服务队组建:成立“福鑫应急救援队”“‘邻里帮帮团’居家上门服务队”等功能型志愿队伍,建立“招募-培训-督导-激励”全流程管理机制,志愿者持证上岗率达100%。
二、开展多元公益慈善活动,精准帮扶困难群体
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资源”四方力量,实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公益行动:
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开展低保户、特困家庭入户探访12次,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覆盖60户家庭;
“关爱孤寡老人”专项行动:组织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居家清洁、健康监测服务3次,服务25人次,建立“一人一档”健康台账;
残疾人家庭关爱:走访残疾人家8次,提供辅具适配建议、政策咨询,协助3户家庭申请无障碍设施改造,惠及15人;
公益活动成效:累计开展公益慈善活动9场,服务90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5%,社区互助氛围显著提升。
三、实施“星光汇聚 护苗成长”计划,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以“心理支持+安全守护+政策护航”为抓手,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络:
心理健康服务:联动社区打造“未成年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团体辅导2场,覆盖80名儿童,提升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
政策与安全宣教:举办“儿童福利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2场,发放手册200份;开展暑期防溺水、防性侵安全教育2场,采用“案例警示+情景模拟”模式,覆盖200余名未成年人;
困境儿童结对帮扶:组织志愿者与10名困境儿童结对,每周提供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开展“童心向党·筑梦成长”主题活动2次,丰富课余生活;
慈善资源募集:探索“关爱援助+慈善”模式,募集资金及物资超2万元,用于困境儿童学习用品购置、心理辅导补贴等。
四、深化“关爱+慈善”融合,共绘温暖社区新图景
天彭街道社会关爱援助中心通过“社会组织培育+公益活动开展+专项计划实施”的整合式服务,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关爱援助+慈善”模式,扩大资源链接广度,让精准化、专业化服务覆盖更多特殊困难群体,绘就温暖社区治理新画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