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河北的建筑工人王先生,曾因股骨头坏死饱受锥心之痛,双拐成了他难以摆脱的枷锁。绝望之际,他慕名来到衡水股骨头医院。数月后,他不仅摆脱了双拐,更令人难以置信地扛起了一袋水泥,重返工地——他将一面鲜红的锦旗亲手送到张春荣院长手中,这面锦旗的背后,是张春荣二十年如一日,以中医智慧挑战“不死的癌症”的动人故事。
另辟蹊径:向“不死的癌症”亮剑中医
股骨头坏死,因其极高的致残率和漫长的病痛折磨,在医学界素有“不死的癌症”之称。二十多年前,初涉杏林的张春荣目睹患者承受着身体剧痛与精神的双重煎熬,毅然与丈夫李红印踏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探索不手术、不置换、以纯中医中药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全新疗法。
这并非易事。三年间,夫妇俩埋首于家族秘方与祖辈泛黄的行医笔记,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师。为求证一味药材的奥妙,她曾星夜驱车数百里。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反复在实验动物身上的病理观察,终于在2005年迎来重大突破。一套基于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融合祖传智慧与现代思考的独特疗法初具雏形,为绝望的患者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科研筑基:独创“靶点注射”引领疗法革新
疗效是硬道理,但张春荣深知,要让中医瑰宝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焕发更强生命力,必须拥抱科研。2007年,她与丈夫共同创建衡水股骨头坏死研究所,以此为基地,将临床经验升华为系统理论。
“骨坏死区靶点注射中成药结合中药辩证施治”——这是张春荣科研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她创造性地将精准的局部干预(靶点注射活血化瘀、生骨续筋的中药制剂)与全身性的中药汤剂辨证调理相结合,直击病灶核心,显著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坏死骨质修复与新生。2018年,该项目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被权威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摘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2020年,其核心技术“骨坏死区靶点注射介入术”更被北京中西医慢性病防治促进会列入全国推广项目,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2022年,她主持的“震动康复器改善股骨头坏死患者功能受限的长期研究”再获省级科研立项,持续探索功能康复的最优解。
方证相应:精研药性成就“一把抓”美誉
张春荣的处方精准有效,源于她对药性近乎苛刻的钻研。她案头常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烂熟于心,更被百姓亲切称为“中药一把抓”。更令人动容的是她“以身试药”的执着。为精确掌握增减一味药带来的药性变化,熬好的汤药她常亲自尝验,反复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最佳效果。这份近乎虔诚的探索精神,为她赢得了“中药探路者”的称号。
她的药方不仅攻克股骨头坏死,更常有意外的惊喜:困扰患者多年的糖尿病、顽固性皮肤病(如牛皮癣、红斑狼疮)等伴随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甚至痊愈。疫情期间,她亲手配制防疫香囊与汤剂守护医院安全;疫情后,又免费为饱受“新冠”气喘困扰的员工熬制中药,七剂药尽,症状全消。
仁心铸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张春荣的诊室里,十几本密密麻麻的诊疗笔记无声诉说着她的严谨与仁心。每一位患者,从病史、脉象、用药反应到疗程变化、定期回访,都被她详尽记录。她视患者如亲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绝非空话。这份孜孜以求的精诚,化为上百面锦旗与无数封感谢信,也吸引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八个国家的患者纷至沓来。2014年,她荣膺“中国杰出卫生贡献奖”。
从2007年创建研究所,到2010年担任衡水市四院南区院长开创专科病区,再到2018年毅然辞去公立医院职务,全力创建并担任省内唯一股骨头专科医院——衡水股骨头医院业务院长,张春荣的每一步都围绕着“让股骨头患者不换骨头也能站起来”的初心。医院规模的扩大,为她践行理想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十年风雨兼程,张春荣以中医为根,以创新为翼,以仁心为灯,在股骨头坏死这片曾被阴霾笼罩的领域,硬生生开辟出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当被问及支撑她不断前行的信念,诊室内高悬的“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字幅给出了答案——这不仅是衡水股骨头医院(衡水仁安中医骨科医院)的院训,更是张春荣以生命热忱写就的杏林传奇。她的故事,仍在无数重新挺直脊梁的生命中,昂扬续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