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新型犯罪挑战迭起的时代背景下,6月27日下午,“数治安全·链通未来——数字经济犯罪治理与法律科技融合论坛”暨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京师律师大厦一层大讲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虚拟货币犯罪、数据安全风险、AI刑事责任、法律科技应用等数字经济时代最前沿的刑事法律议题,共同擘画“以数治安、以链通联”的犯罪治理新图景,彰显京师律所在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应对新型犯罪挑战中的专业建树与责任担当。本次论坛由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霍惟迪主持。
▲会议现场
▲主持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霍惟迪
▲京师律所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郑小宁
京师律所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郑小宁首先为论坛致开幕辞。他表示,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形态的背景下,成立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是京师律所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回应时代法治需求、提升专业服务能级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在专业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旨在凝聚全所乃至行业的智慧和力量,聚焦数字经济犯罪领域的前沿、疑难、复杂问题,探索科技赋能法律的新路径,为构建更高水平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京师人的智慧。
议题一
虚拟货币相关刑事犯罪的司法挑战与应对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马里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马里围绕“涉虚拟货币传销犯罪模式和辩护方向”进行主题发言。他表示,虚拟货币传销犯罪本质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幌子的诈骗行为,通过虚构投资标的和高额回报诱骗参与者。这类犯罪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在辩护策略上,他提出三个重点辩护方向:第一审查交易真实性,区分真实商品交易与传销诈骗;第二重视证据链,重点分析被告人口供及涉案公司盈利模式;第三,厘清“团队计酬”界限,合法销售行为与传销犯罪的本质差异;第四,关注管辖与电子数据,跨区域案件的管辖争议及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审查。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王朝勇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王朝勇以“虚拟货币洗钱罪案件的前沿问题”为题展开主题发言,他表示,货币洗钱犯罪呈现爆发式增长,涉案金额已跃升至数百亿级别,成为主流洗钱渠道之一。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匿名化特性,构建隐蔽的洗钱产业链,涉及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多类上游犯罪,严重威胁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他指出,面对虚拟货币洗钱罪案件的诸多前沿问题,法律从业者需不断学习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在办案中注重证据收集审查,准确适用法律,加强国际司法协作交流,为打击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秩序贡献力量。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霍惟迪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霍惟迪围绕“从北京模式到香港协同:涉案虚拟货币跨境处置的路径创新探析”进行主题发言。她指出,当前涉虚拟货币案件数量激增,跨境处置面临资金回流的外汇管制风险与资产保管难题两大矛盾,传统路径如境外私人渠道或境内场外交易,均存在合规缺陷与资产安全风险。京港协同模式通过“制度转接器”设计,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平衡政策红线与国际合规,为全球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提供中国方案,未来还需进一步强化技术防御与区域司法协作。
议题二
数字经济相关犯罪的前沿问题与法律回应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郑飞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郑飞以“数据财产保护的刑法破局与合规应对”为题展开主题发言,他从数据与财产的概念、刑法保护、合规运营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他强调,虚拟货币在境内虽被禁止交易,但人民币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在刑法保护方面,他提示,数据财产可能涉及诈骗、信息犯罪等风险,企业需警惕“无对应物”“价值不符”等陷阱。合规层面,他建议企业设立专门机构监督财产价值,构建相应的保证体系,维持财产价值,并定期自查持有行为,及时打击实施违法活动个体。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金融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志鹏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金融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志鹏以“AI生成内容的刑事责任认定”为题进行主题分享,他指出,生成式AI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衍生出虚假信息传播、数据泄露、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他以近期相关案件为例,强调技术滥用对社会的危害。针对刑事责任主体问题,他明确表示,当前AI无法成为独立责任主体,但操纵者可能构成间接正犯。此外他聚焦共犯认定、提供与使用行为的刑法评价等难点,提出需完善立法与技术治理双轨并进,指出还需完善刑法相关的罪刑规范、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法规,加强相关服务提供者的合规建设,实现向内寻求法律治理、向外寻求技术治理的有机结合。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金融犯罪研究中心主任赵斌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金融犯罪研究中心主任赵斌以“RWA项目刑事风险及合规路径”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他指出,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赛道,凭借资产碎片化、智能合约赋能等优势,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其快速发展也伴随显著的刑事风险,包括诈骗、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及洗钱等。他结合国内案例强调,部分项目因资产虚假或交易架构不合规已引发监管调查,甚至刑事处罚。他提出合规路径建议:严格执行资产尽调、设立合法SPV架构、参与监管沙盒试点和申请相应牌照,严格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及外汇管理规定。
议题三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犯罪的治理路径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蒋喆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蒋喆以“商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法规制路径与边界”为题发言。他结合目前规制的局限性指出,现有法律难以全面覆盖商业数据保护需求。例如,网络爬虫非法获取数据、非独创性数据集合的竞争性价值,以及公开商业数据的滥用等问题,均面临法益保护不足的困境。为此,设立专门的“侵犯商业数据罪”,明确其保护法益、构成要件及规制边界,以填补法律空白,强化数据竞争秩序维护。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秘书长何承宸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秘书长何承宸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与辩护策略”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他指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需重点关注信息的“可识别性”,并强调不同类型信息的定罪量刑标准差异显著。在辩护策略方面,他提出五个核心步骤:第一,信息界定,识别是否涉刑;第二,获取方式,是否具有公开性;第三,信息类别,区分入罪标准;第四,信息流向,用途是否合法;第五,数量扣减,剔除重复、无效信息。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理事周京立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理事周京立就“数据爬虫犯罪的‘技术中立’抗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网络爬虫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收集技术,若使用不当可能涉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其次,通过相关案例的讲解,了解网络爬虫软件常见犯罪类型,他提出数据爬虫犯罪一般抗辩角度:抓取的数据是否是公开数据;是否故意避开或强行突破网站反爬虫技术措施;是否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技领域的计算机系统;数据抓取是否损害被抓取方的利益;是否妨碍相关数据网站的运行或破坏数据网站盈利等。
焦点论坛
法律科技浪潮下的刑事辩护策略突破
▲焦点论坛-主旨发言: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主任、北京云证国际数据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声像资料类(含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人、公安部信息安全员培训专家组成员高显嵩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主任、北京云证国际数据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声像资料类(含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人、公安部信息安全员培训专家组成员高显嵩聚焦“电子证据全生命周期证据链重构”进行主旨论坛发言。他从电子数据生命周期的完整性审查、合法性审查、关联性审查三个维度,详细解析了电子证据审查的标准化步骤与方法论。他表示,在电子数据审查的一般情况下是对现有的已拿到的电子数据进行审查,终极目标是尽量完整全面拿到更多的电子数据。他特别强调,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证据的取证、固定、保全、鉴定等环节都需要建立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焦点论坛-圆桌与谈
随后,高显嵩老师会同与谈嘉宾: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陶宽,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舞弊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福涛,京师律所(西南区)刑委会执行主任项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秘书长艾行利展开焦点论坛分享。
各位与谈嘉宾结合自身在数字安全领域的实战刑事经验,围绕电子证据的取证难点、司法认定标准、律师辩护策略、重构证据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本次研讨通过实务剖析与理论升华,形成了“技术取证规范化、证据审查体系化、质证方法专业化”的共识,为破解电子证据司法认定难题提供了建设性思路。与谈嘉宾一致认为,构建法律与技术深度融合的电子证据规则体系,需要司法实务部门、技术专家与律师群体的持续协同探索。
▲京师律所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郑小宁
▲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会上,京师律所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主任、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郑小宁作为代表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辞。他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基于对数字经济犯罪态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法律人时代使命的主动担当。在京师律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将以理论研究破解犯罪治理难题,以技术创新赋能法律实务效能,以跨界合作构建共治共享生态,真正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智库高地,为数字经济的安全与繁荣贡献法律人的力量。
▲聘任仪式
随后,大会进行聘书颁发仪式,首先由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马里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霍惟迪、副主任项强、秘书长马振钰颁发聘书。
▲聘任仪式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执行主任王朝勇、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陶宽、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蒋喆、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副主任郑飞为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代表颁发聘书。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王发旭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名誉主任王发旭发表闭幕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聚焦了前沿问题、碰撞思想火花,既有对新型犯罪形态的深度剖析,也有对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赋能法律实务的精彩探讨。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为应对数字时代的法治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京师律所(全国)刑委会数字经济犯罪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京师律所在专业化、科技化法律服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中心将致力于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法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的安全与发展贡献京师的法治智慧!
下一站,京师上海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