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璋与老友姚容宾:茶香叙旧谊,国学话传承
近日,广州市老领导姚容宾一行以友人身份走访了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茶业国学开创者黄建璋先生创办的“黄建璋讲茶堂”。此次访问并非官方行程,而是两位老友在茶香中重温情谊、共话文化传承的温馨相聚。姚容宾对黄建璋近年来的学术探索与茶业创新成果表达了高度赞赏,并称其为“国学与茶文化融合的当代典范”。
以茶会友:跨越二十年的情谊与传承
姚容宾与黄建璋的相识始于 2003 年,彼时黄建璋正致力于构建“茶产业、茶流通、茶文化、茶科技、茶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茶业体系,而姚容宾作为广州市老领导,曾多次参与其发起的茶文化活动。2023 年,姚容宾以退休身份首次走访讲茶堂,见证黄建璋新书发布与万三窖藏茶叶基地揭牌,两人在国学与茶道上的共鸣进一步深化。此次再访,姚容宾笑言:“建璋的茶堂,是能让人品出光阴滋味的地方。”
步入讲茶堂,姚容宾驻足于黄建璋手书的“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座右铭前,感慨道:“这些不仅是茶德,更是为人之本。”黄建璋则回应:“茶道即人道,茶堂不仅是传艺之所,更是修心之地。”
国学为魂:黄建璋的传学之道
黄建璋自 2014 年创立讲茶堂以来,始终秉持“儒家的标准、道家的术数、佛家的思想”三家合一的传学理念,致力于将易学、儒学、佛学等国学精髓融入茶文化研究。2023 年,他出版《茶业国学》系列著作,系统阐述茶文化与哲学、宗教、民俗的关联,被学界誉为“茶文化现代化的里程碑”。此次访问中,姚容宾翻阅新作《国学三字经(万字文)》时赞叹:“以茶载道,以文化人,建璋的笔墨间皆是中华文明的根系。”
谈及近年成果,黄建璋特别提到 2023 年创立的“万三窖藏茶叶基地”。这款封存35年的窖茶,颠覆了绿茶以鲜为贵的传统认知,兼具收藏与养生价值,更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录。姚容宾品鉴后称:“茶汤中能喝到岁月的厚重,正如建璋的人生——历经沉淀,方显真味。”
文化担当:从茶人到国学传播者
黄建璋近年逐步淡出社团职务,专注“茶业+国学”的学术传承。2023年,他婉拒多个副会长职位,仅接受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等四家机构的顾问聘书,强调“以学问服务社会,而非以头衔标榜自身”。姚容宾对此表示钦佩:“真正的文化人,当如建璋这般守住本心,以行动诠释使命。”
访问尾声,黄建璋向姚容宾赠予亲笔签名的《国学三字经》《茶路追梦人》《中国当代名人名家李冬水》的书,姚容宾则以
“茶香致远,德润岭南”八字相赠,寄语老友:“愿讲茶堂成为岭南文化的灯塔,照亮更多人的精神家园。”黄建璋表示感谢之后,又赶紧叫身边小孩黄子祥取出自己特制的一小罐“粤红”茶和“万三窖茶”让老领导回家品鉴分享给身边的爱茶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姚副市长特意带来一本刚刚出版的《梦断蓝天》新书赠给建璋。这本是她专门为母亲写的回亿录。姚副市长递书给黄建璋时说:“我母亲一生较坎坷,很不容易带大我们,也是战乱带给她的不幸,了解她的苦更珍惜今日的甜…所以为母亲立字给后代纪念和回忆。”黄建璋听到此话,紧接着翻了一下书,回想到去年为自己亲伯父李冬水(原姓黄)写了一本书,感觉是正确的选择。
茶堂之外的时代回顾
此次走访不仅是两位友人的叙旧,更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机。黄建璋的讲茶堂,既是茶艺研习的课堂,也是国学思想的传播平台。其子黄子祥和弟子谭笑姗、屈明烁、冯结渝、张文华、莫淑姮等人已成为茶文化推广的中坚力量2023 年更获广东省文化学会“优秀工作者”表彰。正如姚容宾所言:“建璋的茶堂,种下的是茶苗,长成的却是文化自信的参天大树。”
临别时,夕阳余晖洒满茶堂庭院。黄建璋轻抚茶席,笑言:“下一个十年,我想把讲茶堂搬回安溪老家,建一座茶文化博览馆。”姚容宾颔首:“届时,我定携新茶再来赴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