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山海,华服翩跹。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的指导下,第五届太平山索道中国空中汉服秀在4月29日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以“天赐国色·太平牡丹”为主题,将汉服之雅韵与索道之奇景完美融合,打造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国风文化盛宴。来自各地的汉服爱好者、文旅界代表及市民游客齐聚太平山,共同见证这一文旅融合的创新之作。
山海为幕,汉服为韵: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晨光熹微,太平山麓已是一片锦绣繁华。上午9时,随着悠扬的国风乐声响起,第五届太平山索道中国空中汉服秀正式拉开帷幕。汉服小哥哥们身着华服,从喷泉广场翩然而起,沿木瓜路巡游至开幕式主会场。衣袂飘飘间,他们与游客热情互动,或执扇行礼,或即兴吟诗,再现"冠盖满京华"的盛世气象,引得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拍照,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盛世华章。
开幕式上,太平山索道景区总经理郭静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五年来,‘空中汉服秀’从无到有,已成为全国首个以索道为载体的汉服文化IP。今年,我们以‘天赐国色 太平牡丹’为主题,让汉服的飘逸之美与太平山的壮丽风光交相辉映,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沉浸式体验。”她强调,太平山索道不仅是俯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窗口,更是串联城市文脉与自然风光的“空中文化走廊”。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处二级调研员戚跃在讲话中指出:“‘空中汉服秀’是青岛文旅从‘观光式’向‘沉浸式’升级的典范。它以云端为T台、以山海为背景,让传统文化‘活’在风景中、‘火’在体验里,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国潮’新符号。”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园林绿化管理处处长逄东杰则从生态与文化的角度阐释:“太平山作为城市绿肺,不仅承载生态功能,更通过汉服秀等活动延展文化价值,让市民在山水间感受历史文脉的浸润。”
仪式与艺术交织: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
文艺展演环节堪称一部流动的华夏美学简史。唐代乐舞《清平调》以"虹裳霞帔步摇冠"的华美造型,再现开元盛世的雍容气度;宋代《簪花仪》则通过簪花礼制,还原了文人雅士的风流韵致。观众在古乐与华服的演绎中,领略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精髓。
启动仪式上,一场名为《肇始辞》的沙画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艺术家以沙为墨,以指为笔,在瞬息间勾勒出甲骨文、金文、汉唐服饰等画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随后,与会领导共同悬挂祈福牌,寓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美好祝愿,朱红色丝绦在春风中轻扬,象征着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祈福牌高悬的瞬间,全场掌声雷动,标志着本届汉服秀正式启幕。
乘索凌空,衣袂翩跹:沉浸式体验引爆参与热情
上午10时36分,最令人期待的“空中汉服秀”环节正式开始。汉服小哥哥们乘坐索道御风而行,衣袂当风,霓裳翩跹,在青山碧海间绘就一幅流动的文明画卷。在索道上,他们不仅展示了汉服之美,还与游客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他们或讲解汉服文化、或即兴表演节目,引得游客们赞叹连连、掌声不断。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汉服文化的魅力所在,更让他们对青岛的文旅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文旅融合新典范:从“现象级IP”到城市名片
自2021年首届活动举办以来,“太平山空中汉服秀”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参与人次超10万,已经发展成为青岛文旅的“现象级IP”和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场景突破。它首创了“索道+汉服”的模式,将交通工具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让游客在乘坐索道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汉服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年轻化表达。通过“汉服小哥哥”等形象的成功塑造和推广,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三是跨界联动。它整合了园林、文旅、媒体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本届活动还得到了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关注。各大媒体均以“国潮赋能文旅,青岛打造‘空中汉服’金名片”为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和宣传。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太平山空中汉服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青岛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传承与创新共舞,青岛文旅再谱华章
第五届太平山索道中国空中汉服秀圆满落幕,而精彩并未止步,五一假期将至,太平山索道为游客们准备了更大的惊喜:5月1日至3日,汉服小哥哥们将再度亮相太平山索道,邀您同乘云端,一同穿越千年,共赏这山海间的春日盛景。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华夏衣冠"的永恒魅力,更彰显了青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城市智慧——青岛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让传统服饰“活”在当下,让山海之美“火”出圈外。“华夏有衣,其名汉服;霓裳飞舞,盛世长歌。”明年此时,太平山索道将再次以汉服为媒,邀世界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风雅之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