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仕品先生
在钟灵毓秀的四川大地,人文荟萃,俊采星驰,滋养出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冯仕品先生便是其中的卓越典范,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不懈的进取精神,在医学和书法两大领域建树颇丰。
于医学领域,冯仕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身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肾脏内科主任,头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诸多光环。多年来,凭借深厚医学功底与丰富临床经验,奋战在救病治人的前沿阵地,为无数患儿驱散病痛阴霾,成为守护孩童肾脏健康的坚实依靠。其专业造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加持,荣膺“国之名医”称号,还接连将中共四川省委人才办“天府青城计划”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等诸多荣誉收入囊中,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等权威学术组织身兼要职,更是挑起成都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的重担,引领区域儿科医疗攀向新高,为川蜀乃至全国儿科医学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冯仕品先生 新春送福书法创作
而在书法天地,冯仕品先生同样熠熠生辉。作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理事、四川卫生健康文学艺术联合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蜀都书画院理事、四川庆富书法院副院长、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冯仕品先生凭借扎实功底与独特风格,在墨海纵横驰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曾点评其作品:“冯仕品老师的书法作品在技法、意境和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兼具传统与现代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引人深思。”他已出版发行作品集四部,作品被国家博物馆、著名高等院校图书馆珍藏,还在 2022 年入选“大红袍”艺术家行列,其作品《德得》更是在 2024法国巴黎奥运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展中斩获优秀杰出金奖殊荣。尤为难得的是,他满怀桑梓深情,以笔为媒,为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峨眉山、三星堆、都江堰、乐山大佛、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宽窄巷子等诸多家乡文化地标注入全新艺术活力,用墨韵勾勒出巴蜀大地的绮丽风貌,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赤诚热爱。
作品名:《九寨沟》 尺寸:180x70cm 创作年代:2025年
九寨沟,那片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在冯仕品先生的笔下,化作了一首流动的诗篇。他以灵动多变的书法线条,解读着九寨沟独特的地质构造与藏族文化的神秘魅力,观者仿若能嗅到山间清新的空气,听见瀑布的奔腾轰鸣,沉醉于这片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作品名:《黄龙》 作品尺寸:200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黄龙,以其奇幻瑰丽的钙化池景观闻名遐迩,冯仕品先生为它创作的书法作品同样令人惊叹。他运用流畅而富有韵律的线条,仿若将黄龙五彩斑斓的池水化作纸上丹青,池中的涟漪、池边的彩林,在笔墨间灵动起来。书写中,他介绍黄龙独特的地质成因,那是大自然历经岁月雕琢的奇迹;讲述黄龙作为宗教圣地,承载着的虔诚祈愿与精神寄托。观者仿若身临其境,沉浸于这一方梦幻天地,感受黄龙的奇幻魅力与神圣底蕴。
作品名:《四姑娘山》 作品尺寸:240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四姑娘山,这座川西的“蜀山皇后”,在冯仕品先生的书法演绎下,展现出别样风姿。他的笔触刚柔并济,仿若将四姑娘山的四座雪峰直接勾勒于宣纸之上,冷峻的山峰、缭绕的云雾、茂密的森林,一一呈现眼前。在文字描述里,这里四季如画,春有山花烂漫、“日照金山”,夏享清凉惬意,秋观层林尽染,冬呈冰雪圣洁。它还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大熊猫、金丝猴穿梭其间,珙桐、红豆杉扎根生长。更兼藏羌民族风情浓郁,藏传佛教寺庙庄严肃穆,沉淀着厚重历史。冯仕品先生借此作品,把四姑娘山集自然、生态、人文于一体的独特风姿尽显无遗,让观者透过墨韵领略其非凡魅力。
作品名:《峨眉山》 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峨眉山,承载深厚佛教文化与绝美自然风光。冯仕品先生以苍劲有力之笔锋,描绘出其巍峨雄姿,从连绵山峦到高耸金顶,尽显磅礴气势。文字间,讲述着峨眉山的佛教渊源,从古老寺庙到现代四大文化发展核心与影响力,让深厚底蕴随书法流淌,传递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
作品名:《三星堆》 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三星堆,神秘莫测的古蜀文化遗址,在冯仕品先生创作中魅力尽显。古朴厚重的字体,书写着文物背后的历史传说,青铜面具的神秘、青铜神树的奇幻,在笔下栩栩如生。引领观者穿越时空,探寻古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感受尘封的神秘过往。
作品名:《都江堰》 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都江堰,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于冯仕品先生书法作品里尽显古人智慧。刚健质朴的线条,勾勒出精妙布局,飞沙堰、宝瓶口、鱼嘴分水堤清晰呈现。文字叙述着两千多年润泽天府之国的丰功伟绩,从李冰父子治水艰辛到如今的关键作用,让人深知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作品名:《乐山大佛》 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乐山大佛,这座屹立在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瑰宝,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石刻弥勒佛坐像,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冯仕品先生创作这幅作品右侧“乐山大佛”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先生以豪迈奔放的行书写就,笔力千钧,墨韵酣畅,雄浑之气扑面而来,瞬间抓住观者的视线,字里行间满溢着他对这一文化瑰宝的尊崇之情。目光移至左侧,便能领略到先生精湛的书法演绎。他运用娴熟的书作技巧,挥毫落纸,数笔之下,大佛临江的大致轮廓跃然纸上。观者仿若身临其境,目睹其雄踞三江汇流处的壮观景象。而先生的创作并未就此止步,他的笔继续游走,以洒脱流畅的行书详述大佛传奇。岁月流转,乐山大佛已然成为佛教圣地的标志,吸引着全球信徒纷至沓来,虔诚朝拜。其巧夺天工的设计、磅礴恢宏的气势,早已深深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化作乐山的精神象征,承载着世世代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持续散发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作品名:《武侯祠》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武侯祠,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圣地,承载厚重历史与人文情怀。冯仕品先生书写时笔法凝重而又饱含深情。笔锋游走间,似能看到那红墙青瓦下,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英姿。冯仕品用书法作品一一展现,让观者得以跨越时空,与那段英雄辈出的岁月对话,感受诸葛亮及蜀汉群英的伟大精神力量,领悟三国文化的深邃内涵。
作品名:《文殊院》 作品尺寸:138x70cm 创作年代:2025年
文殊院,作为成都市区现存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乃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属佛教禅宗临济宗重要道场。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重建,奠定如今格局。寺院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飞檐翘角,古朴庄严。冯仕品先生书写文殊院,笔力沉稳,似将寺院历经的沧桑岁月、静谧禅意凝于笔端。观者仿若能透过笔墨,看到晨光中的青瓦红墙,听到悠悠梵音,于喧嚣尘世中觅得心灵的宁静归所,感受佛法的深远与庄重。
作品名:《杜甫草堂》 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遗址。在此近四年,杜甫创作 240 余首传世佳作,此地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始建于五代前蜀,后世屡经修葺扩建,现存多为明清建筑,融合川西古典园林与民居风格。园内古木参天、溪流环绕、梅竹成林。冯仕品先生为其创作书法时,笔意纵横,仿若重现杜甫当年的才情风骨。字迹仿若带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让人仿若能穿越时空,聆听诗人的激昂高歌与声声叹息,领略唐诗文化的雄浑力量,沉浸于诗意盎然的世界。
作品名:《宽窄》 作品尺寸:138x70cm创作年代:2025年
冯仕品先生的书法作品《宽窄》意味深长。在他眼中,宽窄绝非简单空间概念,而是蕴含丰富辩证哲学的生活智慧。从广义讲,大小、快慢、厚薄等相对状态皆是宽窄具象。它是价值权衡,关乎事物于人心分量;是认知深度,反映见识高低;更是胸怀度量,心境不同,宽窄各异。
人生之路,宽窄变幻。从窄迈向宽,是冲破困境后的豁然开朗、视野拓展;从宽退回窄,是繁华落尽后的专注沉淀。能品出宽窄却沉默不语,是内敛深沉的高位境界;品得出且能言说分享,属洒脱通透的中位;若全然无感,便是尚需磨砺的下位。回首过往,宽窄是岁月的比较之感;着眼当下,承载城市记忆,如宽窄巷子的烟火气息;展望未来,化作品味追求,引领探寻生活本真。
冯仕品先生以书法串联四川文化地标,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家乡文化的深刻洞察与感悟。他以笔为媒,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四川,于传承弘扬家乡文化之途,绘下浓墨重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