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百校联盟圆满落幕 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擘画研学教育新范式

    2025.04.11 | 编辑 | 9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2025年4月11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成都文旅集团主办的“聚链强盟·树标领航——2025百校联盟城乡全域研学生态圈共建大会”在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成功举办。活动汇聚政 府领导、教育专家、校企代表及媒体等100余人,现场发布《全域文旅研学手册》,签约多个文旅乡村研学战略合作,标志着成都以研学教育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迈入标准化、规模化新阶段。

      成果丰硕: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此次活动以“乡村振兴+城乡共育”为核心,首次系统性输出研学教育“成都文旅经验”。会上发布的《全域文旅研学研学手册》涵盖研学运营、课程设计、常规研学、海外游学及职业体验产品清单等多个模块,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标准化模板。

      会上,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领衔的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专家以《农业资源的教育化转译路径》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让农田变课堂、让农事成教材"的文旅研学创新方法论。

      现场举行百校联盟合作签约仪式,成都文旅旅投公司分别与成都城投教育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祥源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向赋能"授牌仪式,成都万汇学校、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校华侨城分校、成都市奥林小学校、都江堰领川万汇实验学校等20余所学校院校及教育界单位与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基地正式挂牌上述学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并向上述学校颁布"基地学校"牌,构建起覆盖基础教育至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输送网络。

      活动同步发布"百校联盟智库计划",特聘来自20余所学校院校机构30余名涵盖各学龄段各学科知识、手工技艺、劳动实践等多领域教师专家担任联盟特聘导师。通过提升师资力量赋能文旅研学课程研发,预计年内开发非遗农耕、生态康养等特色课程,组织城乡学生开展田野调查、职业体验等主题研学超1万人次,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下乡、乡土智慧进城”的双向价值循环。

      沉浸体验:公园城市基地的“教育+”探索

      作为活动承办地,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展示了其“教育+文旅”融合创新的硬实力。与会嘉宾体验了“薪火西来·重走战役路”红色文化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绿色文化。基地负责人透露,目前已完成50门特色课程开发,年均接待量将突破2万人次。

      权威发声:研学教育需要“双向价值循环”

      “研学教育不是简单的场地转移,而是构建城乡价值交换的通道,乡村也是教育的活态课堂。”活动特邀专家指出,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平台化整合内部资源、市场化运作研学产品,正构建城乡价值的双向交换通道。

      创新实践:让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双向奔赴”

      “百校联盟”将通过四大行动深化产教融合:

      一:"城乡结对2.0"行动以旅投集团天府古镇为轴心,联动职校与乡村共建产教工坊,将无人机、非遗课程植入田间,实现技术下乡与乡土智慧进城的双向赋能。

      二:"资源包下沉"行动整合旅投集团景区门票、主题住宿等资源,组合式供给打造梯度研学价格体系,精准输送教育资源,构建普惠研学生态。

      三:“智库浸润乡土”行动组织高校专家团队活化乡村文化基因,开发林盘生态、红色研学等主题IP与沉浸式课程,助力创建标准化乡村研学标杆。

      四:"国企平台赋能"行动以旅投集团为链主,搭建全产业链生态圈,推进研学基地标准化建设与双师型人才联培,联动区县资源孵化标杆项目,释放乡村价值。

      未来展望

      本届百校联盟的成果,将进一步推动成都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据悉,成都公园城市教育实践基地计划年内串联集团内外多个城乡特色站点丰富文旅研学产品供给;联合高校成立研学产业研究院,持续输出标准与人才。以研学为纽带,一幅城乡共生共荣的教育新图景正在成都徐徐展开。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