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闫洛琳:跨越国界的艺术先锋,用传统服饰非遗文化书写时尚哲思

    2025.04.01 | 编辑 | 7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在青岛的海风与韩国的学术殿堂交织的成长轨迹中,闫洛琳以艺术为舟、以创新为桨,从一位浸润于母亲艺术启蒙的少女,成长为横跨学术、商业与非遗文化传承的跨界艺术家。闫洛琳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一部将传统服饰、非遗文化推向国际舞台的时代篇章。作为“韩中交流大使”,她更架起中老年艺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让银发时尚成为国际语言。

      在2025年第三届“中国民族服饰非遗文化时尚周”上,闫洛琳携“改良韩服”惊艳亮相厦门国际博览中心。这场以“非遗传承”为核心的时尚盛会,汇聚20余场民族服饰大秀、高峰论坛及国际赛事,而闫洛琳提交的作品,恰是其文化哲思的凝练表达:将韩服形制与苏绣、云锦等中国非遗技艺交融,以解构主义剪裁打破传统服饰的时空边界。

      在这非遗时尚盛典荣耀时刻,闫洛琳荣膺厦门非遗文化民族服饰时装周“最佳跨界设计奖”。她以改良韩服为符号,印证了其艺术理念:“文化自信不在于固守边界,而在于以开放姿态重构传统的当代性。”当模特身着渐变扎染面料与立体刺绣结合的改良韩服走过T台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服饰的革新,更是中韩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下的共生实验。

      这场创作背后,是闫洛琳对非遗活化的深刻理解。在担任“丝博非遗文化国际时尚周”主办方期间积累的经验,让她深谙“传统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体验”。此次改良韩服特别采用可拆卸设计,消费者能自由组合传统元素与现代配饰,让非遗真正走入日常生活。正如她在高峰论坛所言:“文化IP的塑造不是博物馆式的封存,而是让每个佩戴者成为行走的文化叙事者。”

      当聚光灯照亮T台上那些流转千年的纹样时,闫洛琳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以针为笔、以布为卷,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密码。这位从青岛走向世界的艺术家,始终在用行动证明:非遗不是历史的遗物,而是未来时尚的基因库,而真正的文化传承者,永远是那些敢于打破框架的创造者。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