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积分兑绿意,生态展新颜—— 聚和社区垃圾分类实践

    2025.03.31 | 编辑 | 5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时候,龙泉驿区东安街道聚和社区已经率先开展了生态兑换行动,兑换出的一场场生态答卷早已被争相借鉴。

      强抓责任“建”机制,巧用积分增活力

      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细致且长期的工作,离不开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与共同落实。在聚和社区党委带领下,率先从垃圾分类群体入手,抓“人”的效应,激发骨干的力量,率先开启了垃圾分类的“心”治理。聚和社区联合社区环保队伍,通过开展沙龙讨论会,共同探索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收益”积分兑换机制,旨在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居民参与度,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目标。通过该机制,居民们可以将自家无油无水的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以及废油塑料瓶等废品按照制定的兑换规则进行称重,并在社区常态开展的厨余垃圾兑换点位处换取实用的生活物品,而收集到的废品则会被用于制造环保酵素与手工皂等用品,也让居民通过垃圾分类得到实惠,真正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在提升分类成效的同时,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进社区、入民心。

      找准闭环”成效,营造绿意兑未来

      聚和社区垃圾分类机制的建立,对社区多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社区品质,还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节省相关开支,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培育形成了自治队伍,成功实现了资源、服务、经济三项循环的闭环体系。截至目前社区已开展了20次兑换活动,收集到垃圾2吨(斤),带动辖区400余户居民加入,形成140名成员参与的环保自组织,制作环保产品酵素、手工皂、护手液等产品高达12吨。而其中部分产品更是在蓉城驿起淘社区好物评选中脱颖而出,实现将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能源进行商业化利用的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反哺社区发展,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垃圾分类积分机制的长效运行。

      思想转化“育”文明,全面分类“塑”风尚

      积分兑换不是目的,让垃圾分类意识入心入脑、为美化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重点。在积分兑换机制的推动下,聚和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内的涉农居民群体,他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垃圾处理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的新风尚。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行为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意识层面的提升,居民们开始从“要我分类”转变为“我要分类”。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却是一场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考验。聚和社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推广与深化,既缓解居民生活习惯矛盾、减轻辖区环境治理压力,又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起了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体系。下一步,聚社区将继续坚持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通过举办更多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和采取更加贴近民生的措施,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深。进一步提升居民环保意识,推动以循环共治实现可持续,引导居民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为共同缔造美丽家园献出了积极的力量。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