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传统建筑模式的高能耗、低效率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MiC)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性,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这种将建筑拆解为标准化模块,在工厂预制后现场快速组装的建造方式,正深刻改变着建筑业的生态格局。
MiC技术突破了传统装配式建筑的局限,通过BIM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工厂的协同,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化管理。工厂端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与MES系统,将结构、机电、装修等多专业集成于单个模块,精度控制达毫米级;现场端借助智能吊装设备完成模块拼接,配合灌浆锚固技术形成整体结构。
在技术体系上,MiC形成了混凝土与钢结构两大核心分支。混凝土MiC通过预制箱体与现浇节点结合,适用于高层住宅与保障房项目;钢结构MiC则以钢框架支撑体系为基础,兼具轻量化与抗震性能,在酒店、公共建筑等领域展现优势。两种技术路径的成熟,标志着MiC已具备覆盖多场景的技术适配能力。
随着国家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政策的推进,MiC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城市更新领域,其工厂化生产特性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施工扰民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模块化农房通过集成光伏储能与智能家居系统,推动低碳宜居社区建设;而在公共建筑领域,模块化幼儿园、医院的快速交付能力,为应急工程与民生项目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市场数据显示,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MiC作为其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渗透率正加速提升。其优势不仅在于建造效率,更在于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模块可重复拆装,大幅提高材料回收率,与循环经济理念高度契合。这种技术特性,使其成为“双碳”目标下建筑业转型的关键路径。
作为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的科技先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海龙”)在MiC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实践成果尤为突出。其自主研发的C-MiC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深圳樟坑径保障房、北京桦皮厂胡同改造等标志性项目,形成了从设计、生产到施工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聚焦高层模块集成建筑体系与智能建造技术,联合高校攻克毫米级精度制造、多模块协同受力等关键难题,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MiC建筑的兴起,不仅是建造方式的革新,更是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中建海龙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着这一变革的进程。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市场认可度提升,MiC建筑有望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选择,为人类构建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居住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