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25年2月至3月,成都市新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进步一大步”为主题,通过作品征集、知识竞赛、主题活动和入户宣传四大板块,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近20万人次,成功构建垃圾分类“共治共享”新格局,助力环保理念从“新时尚”迈向“新日常”。
(小)创意征集:童心绘绿意,环保理念生根发芽
2月16日,新津区启动“绘梦绿色地球,共筑分类未来”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征集绘画、手工及短视频作品。孩子们将废弃塑料瓶改造成“会说话的垃圾桶”雕塑,用废旧电路板拼贴“垃圾分类太空站”,以童趣视角展现环保智慧。活动共收到232件投稿,48件作品脱颖而出,获颁荣誉证书及环保纪念品。未获奖学生也收到感谢信与改进建议,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联动模式,垃圾分类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实现社会化传播。
(小)知识竞赛:寓教于乐,全民参与掀热潮
3月1日,新津区推出垃圾分类线上知识竞赛,依托“新津综合执法”微信公众号,以“积分+限时挑战”双维度排名吸引超千人参与。活动设置帐篷、野炊套装等户外装备作为奖品,注册用户量达3.46万人次,覆盖从“银发族”到“Z世代”全年龄段。竞赛中,前60名获奖者均获满分,前三名更以20秒内完成答题、1秒辨垃圾的高效表现展现分类知识普及成效。活动通过朋友圈“晒成绩单”实现裂变传播,成功突破传统宣传模式,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小)主题活动:趣味互动,分类知识落地生活
2月26日,新津区在红石涵养湿地举办“春暖蓉城尚文明 践行分类树新风”主题活动,通过知识展板、旧物市集及游戏闯关等形式,让市民边玩边学。现场设置“给个好瓶”“有害换有爱”等5个互动游戏,吸引市民踊跃参与。3月13日,“科技赋能惠民生 垃圾分类美家园”活动在兴义镇展开,四色垃圾桶人偶化身“分类导师”,通过实物演示和飞行棋游戏,帮助市民掌握分类技巧。活动累计覆盖数千人次,将环保课堂变为“春日游园会”,推动分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小)入户宣传:精准指导,共建绿色家园
新津区以“科普+实践”双驱动深化宣传实效。2月18日,区综合执法局联合区总工会走进普兴工业园区,为企业员工提供“理论+实操”培训,发放手册200余份;2月起,入户走访向家庭发放印有分类形象“津小鹭”的马克杯、书签等实用宣传品,激发居民参与热情。3月13日,邓公社区活动以“人的一生产生25吨垃圾”为切入点,通过视频演示和问答环节普及分类知识,参与者获赠环保帆布袋。
此外,新津区推出大件垃圾免费上门收运服务,市民可通过热线或微信公众号预约,7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全区建成11座“碳中和小屋”,智能化回收900余吨可回收物,为市民创收超100万元,切实解决垃圾处理难题。
新津区通过多元创新举措,将垃圾分类融入市民生活场景,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未来,该区将持续探索长效化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注入绿色活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