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百年鲤鱼门的华丽嬗变

    2025.01.24 | 编辑 | 6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篇温婉的文字《筲箕湾的月色》,文中,他怀念着少时香港的中秋:家是在西湾河的山上,赏月是平看蟾华上升,俯视鲤鱼门海面的月影银光;渔艇点点、灯火明亮,桅杆若隐若现,倒影在水面上弯弯动动的,仿佛是海中幽灵……最具有古香古气的香港特色,莫过于鲤鱼门,观塘鲤鱼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城区东南部的鲤鱼门,属于观塘区,故称“观塘鲤鱼门”,位于油塘及三家村一带。该处原是工业及住宅的混合区,现时则变成了著名的渔港,以海鲜闻名,知名程度与香港仔相差不远。不少外国游客亦会来一尝香港海鲜小吃的滋味。至于鲤鱼门的来历,则要追溯至一百五十年前了,那时一众叶、曾、李、张姓氏的小民,看中这片依山傍海的宝地,落户成村,捕鱼为生。传说,当时渔民不时会看到内陆游荡的鲤鱼群,出没于这片海域,浩浩荡荡,景色壮观,遂给村子取了个吉利的名字——“鲤鱼门”。

      以渔兴港   走好特色产业路

      时光如水,现如今香港已成为了国际大都会,“鲤鱼门”也以海鲜美食闻名于世。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游客的到来,鲤鱼门海鲜酒楼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70年代到80年代初,鲤鱼门的海鲜酒楼和海鲜档数量达到了高峰,最多时约有20家海鲜酒楼和30家海鲜档。但坊间更为稀罕的,则是其难得保持下来的古朴村庄风情。

      天还没完全黑,鲤鱼门海鲜夜排档的灯光就亮了起来。从村口至村中,海鲜夜排档沿滨港路一字排开,每个摊位前,都摆有琳琅满目的海鲜,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食客点菜。靠海边的餐桌,是食客率先抢占的位置,点一盘梭子蟹、黄鱼等时令海鲜,再配上“港味炒饭”、一碗海鲜汤,鲜味满满。谁能想到,现在灯光璀璨的鲤鱼门,从前只有寥寥几个摊位。如今已更新至4.0版本的鲤鱼门,从尽是滩涂的十里渔港,变成了香港旅游的“金名片”。

      一条古海塘、一个小渔村、一条老街坊,是香港鲤鱼门海鲜酒楼的所在地,这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海洋渔业更是十分兴旺。每逢春、秋两汛,大鱼、海蜇旺发,来观潮的、买鱼的、经商的游客、商贾云集,海塘上人流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吕东孩是鲤鱼门最早一批参与海鲜酒楼建设的工作人员之一。“鲤鱼门海鲜酒楼在20世纪60年代至2000年期间,不断改善菜色和烹调方法,使得鲤鱼门吃海鲜的味道在全香港名列前茅。自1992年以来,已举办了13到14次海鲜节,向世界各地推广鲤鱼门的海鲜美食和宜春风情。”

      作为香港著名的海鲜美食圣地,鲤鱼门历经百余年的潮涨潮落。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随着鲤鱼门海鲜餐厅的名气与日俱增,导致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高昂的价格和不透明的行业规则,令游客们望而却步,鲤鱼门的经营收入也开始下降。面对这种状况,鲤鱼门当地也敏锐地意识到旅游产业种类单一、行业不规范,应该开发新的产业,修缮周边的旅游设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这一问题,鲤鱼门当地积极想办法、谋出路。由于鲤鱼门位于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东面的出口,环境独特,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维持在12度左右。经过研究,鲤鱼门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为基础,修缮地铁、公路和码头等公共交通设施,使得游客和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此外,政府还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海堤防风和道路改善,提高了旅游区的安全性。同时,针对鲤鱼门海鲜酒楼增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出现了乱拉客、差别定价、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鲤鱼门努力寻找破解规范经营的“金钥匙”,制定统一的标准,把群众力量、生产要素全部聚合起来,在提供一流服务的同时,降低海鲜产品的价格,让普通游客市民都能吃得起美味的海鲜产品。

      文旅融合  鱼跃龙门唱赞歌

      港片里的香港,总是错落着暖绿色和复古的红色。而在鲤鱼门,一声渔歌,一领众和,乘风破浪心欢畅;一笔勾勒,一抹色彩,蘸海作画绘斑斓;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渔影船帆跃纸上……以鲤鱼门为家、以海港为田的鲤鱼门人,在长期地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习俗与艺术,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并传承着悠扬的客家文化。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鲤鱼门为了保留当地的渔海文化,同时兼顾传承客家文化,修缮了以客家特色建筑风格为主,最终展现鲤鱼门“移步有景,处处看景”的老街风光,充分地展示了鲤鱼门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民俗风貌,从而带动鲤鱼门向旅游文化服务业转变。

      先有客家村,后有鲤鱼门。在吕东孩看来,客家文化见证了鲤鱼门发展的荣辱兴衰,是寻找历史轨迹、文化积淀的载体,挖掘整合发扬客家特色文化,是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切入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挖掘、传承与发展,如何整合提升,都大有文章可做。”吕东孩认为,关键在于定位要准、思路要清。首先是要大力推动客家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将当地的客家风景区和旅游打造衔接起来,统筹推进,做到理念融合、规划契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其次,要注重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将民俗节庆、工艺品制作体验、海鲜美食等项目很好地融入其中;再次,是要探索打造旅游演艺项目,使得鲤鱼门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新窗口,让了解并体验旅游地的特色文化,成为旅途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改造后的鲤鱼门,除了引进文化元素,还建设了一座鲤鱼门广场。广场坐落于九龙油塘,部分建于油塘地铁站上盖,是一个设计新颖的大型地区商场。鲤鱼门广场共分为四个部分,于2001年至2004年间,分四期相继落成。首先,广场落成部分楼高四层,设有中央空气调节系统,商用总面积达9100平方米,适合各种零售服务、银行、大型超级市场、中式酒楼、快餐店、特色餐厅、便利店等。地下设有一个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整体出租街市,供应各类干湿货品。“现在的鲤鱼门,环境幽雅清静,服务周到细致,到了节假日,游客们更是一房难求。他们有的从市区自驾前来,有的则从外地慕名而来,也有外国游客光顾。真可谓是坐拥鲤鱼门最好的沿海风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今的鲤鱼门,每逢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一派吃海鲜、看海景的兴旺景象。在鲤鱼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鲤鱼门正在竭力把滨海地区的“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活岸线”,突出鲤鱼门“海的特征”,做好“海的文章”,持续丰富着当地的文旅项目与文化生活,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渔风悠久,渔韵悠扬。先辈的鲤鱼门人,从无到有地创造了鲤鱼门灿烂辉煌的海洋文化。如今的鲤鱼门人,以进取与创新谋求新的发展,脚踏实地将鲤鱼门的发展推向新的辉煌,正在谱写着新的海之歌、渔之韵!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