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背景下,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于2023年年底启动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专业的社工介入,帮助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提升社交与就业能力,最终实现社会融入。本项目以小章(化名)为典型个案,通过深入剖析其康复与就业之路,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有效模式与策略,为同类服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1.姓名:小章(化名)
2.性别:女
3.年龄:23岁
4.诊断:抑郁症,精神三级残疾
(二)个案背景资料
1.个案来源:案主性格腼腆,不善社交,初中时期因缺乏家庭关怀和适当的家庭教育,母亲经常呵斥贬低,导致心理脆弱。2022年12月,案主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被确诊为抑郁症。
2.家庭环境:小章与母亲及继父共同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母亲因年龄偏大且身体状况不佳,难以就业;家庭开支主要依赖继父的工作收入。
3.病情状况:小章规范服药,但心理仍较为敏感,谈及病情时易情绪低落,且害怕受到打击和否定。
4.社交情况:小章社交圈子狭窄,主要活动范围限于小区和家中,害怕接陌生电话,心理防御机制较高。
5.支持网络:缺乏稳定的社交支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
二、理论基础与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基于小章及其母亲的陈述,结合社工的专业评估,小章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就业需求:小章大学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希望找到一份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
2.心理需求:小章需要增强社交能力,融入积极的环境,以改善心理状态,提升自我价值感。
(二)理论支持
1.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势、潜能和幸福感,通过参与感和归属感的原则,引导小章参与同伴支持活动,增强其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时,运用正面激励原则,对小章的进步给予及时认可,提升其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2.社会学习理论:依据模仿与观察学习的原则,为小章提供实践机会,让她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观察和学习,通过模仿经验丰富的同事,逐步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职业规划:深入了解小章的职业兴趣与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促进其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
2.就业训练:邀请小章到机构参与就业训练,通过针对性的学习与实操活动,确保案主能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3.心理改善:鼓励小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融入积极乐观的环境,改善心理状态。
(二)服务策略
1.社交拓展:引导小章参与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增加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
2.技能提升: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在积极社交环境中提升小章的社交能力和职业技能。
3.赋能训练:通过赋能训练和实践锻炼,提升小章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
四、介入过程与实施
(一)第一阶段:初次接触与评估
星河社工通过初次访谈,详细了解了小章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家庭环境及病情,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明确了小章的需求。同时,向小章及其母亲介绍了社工的身份、目的和服务内容,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二)第二阶段:制定服务计划
在深入了解小章需求的基础上,社工与小章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包括就业辅导、就业援助、社交活动参与等。双方签署了个案服务协议,明确了服务目标、内容、方式及期限。
(三)第三阶段:深入服务与赋能阶段
1.职业技能培训
(1)手工技能:通过手工制作、拼图游戏、插花、剪纸等活动,训练小章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同时培养她的耐心和细致。
(2)办公技能:教授办公软件的使用,如Word、Excel等,为小章未来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2.岗位体验与实习
(1)为小章提供岗位体验机会,让她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增强自信心,了解职场文化和工作流程。
(2)设立岗位补助机制(50元/天),激励小章积极参与就业训练,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
3.自我认知提升
在赋能训练过程中,引导小章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优点、不足及潜在兴趣,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我认同感。
4.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通过参与赋能训练和社交活动,小章结识了更多朋友,与康复站的小伙伴们逐渐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在小组活动中相互支持,共同面对挑战,还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些朋友和家人构成了她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她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5.复发风险预防:通过积极参与活动和社交,小章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降低了病情复发的风险。同时,学会了更好的生活管理和健康维护。
(四)第四阶段:实践转化与检验
1.前置工作参与
小章开始参与办公室的日常行政事务,如文件整理、会议记录等,培养了细致入微的工作习惯和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2.活动筹备与执行
(1)随着经验的积累,小章逐渐参与到活动的筹备与执行中,从旁观察学习,承担辅助任务,如场地布置、物资准备等。
(2)通过复盘会议和反馈机制,小章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经验,接受同事和社工的反馈,不断自我反思和成长。
3.主导活动组织
(1)小章开始尝试主持小组活动,从小组环节设计、现场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到控制活动秩序,逐一进行尝试。
(2)这一过程中,小章应用了新技能,如公众演讲、团队协作和危机处理等,提升了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4.创意活动策划与实施
小章发挥创意,成功开展了一场“一路生花”美育主题活动,通过组织精康患者及其家属在憩园中漫步、捡拾落叶、DIY帆布袋和落叶再加工,提升了精康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也促进了精康患者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活动设计既符合项目目标又具有吸引力,充分证明了其在职业技能、活动组织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的显著进步。
第五阶段:巩固成效与评估
1.专业赋能与实操学习
(1)小章通过参与就业训练,初步掌握了社工行业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如熟悉与社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隐私保护、社会福利政策等,理解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的原理与实践技巧等。
(2)小章在三个月内对社会工作内容有了直观而深入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从事社工事业的决心,在机构的就业训练后,报名了本年度的社会工作者考试。
2.综合评估与反馈
(1)经过三个月的实操学习和专业赋能,小章在个人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2)小章表示,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让她收获颇丰,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3)社工通过定期评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小章及其家人的反馈,对服务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服务目标基本达成,小章的康复与就业能力显著提升。
五、挑战与反思
在服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不足:
1.初期信任建立困难:由于小章心理防御机制较高,初期对社工的介入持有一定的戒备心理,信任建立需要时间和耐心。
2.个性化服务需求高:每个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和情况都是独特的,如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3.家庭支持与合作:家庭环境对患者康复有重要影响,如何更好地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合力,是服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4.社会资源整合:在提供就业援助时,如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加强信任建立:通过持续的关怀、倾听和理解,逐步建立与患者的信任关系,为后续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2.深化个性化服务:加强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计划,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强化家庭支持:加强与患者家庭成员的沟通与合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形成家庭与社工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4.拓展社会资源: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就业渠道,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个案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小章的康复与就业之路,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与蜕变,更是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与效果的一次有益探索。
未来,将继续深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内容,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与就业问题,共同为精康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