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让地名“活”起来——四川什邡构建“1+4”地名文化活化传承新体系

    2025.11.05 | 编辑 | 3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载体。在四川省什邡市,一场围绕地名文化的系统性活化工程正全面展开——“什光印记,地美名邡”地名项目,该项目正以创新理念与多元路径,推动地名从“静态记录”走向“活态传承”,让古老地名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一、守正创新:从“文化沉睡”到“系统唤醒”

      什邡,其名可溯至“十方来朝”之大气与洛水相依之灵秀,承载着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印记。然而,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部分承载历史记忆的地名逐渐淡出视野,地名文化面临传承断代、认知弱化的挑战。

      面对这一难题,什邡并未停留于简单的资料整理,而是提出构建“地名文化+”的多元体验体系与“1+4活化传承保护圈”,推动地名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让地名活起来、火起来、亮起来、传起来”为目标,致力于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理念引领:构建“1+4”活态传承新格局

      什邡的核心理念,在于将地名视为有生命的文化载体,构建一个内外联动、由点及面的生态系统:

      “1”个核心支柱:依托“乡村著名行动”APP,建立动态地名文化数据库,系统收录地名源流、沿革、故事、图像,形成数字时代的“地名基因库”。

      “4”大保护圈层:

      核心圈“种子库”: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挖掘、严谨考据,系统整理地名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夯实传承根基。

      内圈“体验场”:推动地名文化“进街区、进社区”,通过“地名故事会”“地名寻宝”等互动活动,让文化在参与中“生根发芽”。

      中圈“记忆链”:在广场、街区等公共空间植入地名文化景观,打造可触摸、可感知的“城市记忆场所”。

      外圈“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打造地名文化IP与网红打卡点,扩大文化辐射力与吸引力。

      三、实践路径:“地名+”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项目通过“地名+”模式,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

      地名+校园教育:在学校开展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让年轻一代在创作与分享中建立文化认同。

      地名+社区治理:通过社区展览、亲子寻宝,增强居民归属感,重塑社区文化凝聚力。

      地名+文旅融合:开发地名文化线路、打造打卡场景,使地名成为旅游新亮点、消费新热点。

      地名+数字传播:借助新媒体平台,讲述地名故事,实现文化的广域传播与青春表达。

      四、体系推进: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项目实施分为四大阶段:筹备启动夯实基础,全面实施推动活动落地,深化提升打造品牌成果,总结评估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专业团队、物资保障与多元参与,确保项目持续有效推进。

      项目结束后将实现四大成效: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度显著提升,文化内涵得到系统梳理与阐释,地名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市民文化自信与参与感不断增强。

      什邡的实践探索表明,地名文化的保护绝非简单的“博物馆式”存档,而是一场关乎文化认同、城乡发展与治理创新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活态传承体系,什邡正在让每一个老地名都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文化窗口,让沉淀于地名中的智慧与精神,成为推动城市走向未来的深厚力量。

      什邡市民政局

      通讯员:权光垣 陈诚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