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破局者楷模:一场对抗熵增的23年组织实验

    2025.09.21 | 编辑 | 4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1.png

      9月,上海。黄浦江的风吹过外滩建筑群,也吹进楷模家居上海营运中心的玻璃幕墙。室内,另一场潮水正在涌动——楷模家居全案实战大培训正在热烈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经销商与核心团队成员,带着期待与渴望,聚于“破局·重构·领航”的巨幅标语之下,目光灼灼,斗志昂扬。

      这是一场年度最大规模的集训,更是楷模在行业深度调整之际的关键落子。

    2.png

    3.png

      家居行业的潮水,正在急速退去。

      曾经喧嚣的家居卖场渐归沉寂,被资本裹挟的跟风者悄然退场,一艘名为“楷模”的巨舰依然稳健航行。没有“裸泳者”的仓皇,只有以用户为罗盘、以整家服务为风帆的冷静舵手。

      一切,并非偶然。

      如何穿越危机,

      不走向“死寂”?

      是所有企业家的终极命题。

    4.png

      物理学提出了一个经典的“熵增定律”:任何一个封闭系统,都将在内部消耗中走向失序、僵化乃至消亡。而对抗熵增的唯一方式,就是打破封闭、持续迭代。站在“船头”的楷模集团董事长徐国芳很早看懂这个原理,并从中破局。

      “一个企业要活下去、活得好,就要不断把自己‘打碎重组’。”在2025年全案实战大培训的闭门会议中,他这样说道。

    5.png

    6.png

    7.png

      这并非一句口号,也不是战略随机调整,而是一场自觉的、向死而生的实践。楷模二十三年来三次关键转型,都是在行业拐点显现前主动出击——从成品家具到柔性化定制家居,再到如今主打空间美学与生活方式的整家服务模式。

      破局,从创立初到2015年:从成品家具转向柔性定制赛道,打破传统生产逻辑;

      重构,从2015年到2020年:整合供应链与设计资源,构建家居服务生态;

      领航,2020年以来:提出“整家服务模式”,从卖产品转向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回过头看,楷模每一次精准地踩在时代的琴键上。

    8.png

    9.png

    10.png

      “他不是在追风口,他是在等风来。”一位参与楷模培训的媒体观察者如是评价。

      而支撑这套方法论的,是企业极强的文化韧性和执行力。楷模敢于用人,也舍得育人。区域团队中,“90后”担任省级操盘手的案例并不罕见。“只要你敢学、能打,这里就有战场。”2024年才加入楷模、如今已成为区域整家业务的上海店店长刘星说。

    11.png

    12.png

      

      要“家文化”

      还是“狼性文化”?

      一场关于组织气质的行业追问。

      培训次日,一位新加入的经销商向集团提问:“我们打造的,是狼性文化吗?”

      然而徐国芳的答案出乎许多人意料:“狼性,强调的是竞争和征服;而楷模追求的,是家人般的共生和协同。”

      在他看来,企业能否走远,不在于压榨出多少短期业绩,而在于能否构建一个“反惰性文化体系”——用持续学习保持认知领先,用组织同频实现行动共振。

    13.png

    14.png

    15.png

      一位跟随徐国芳十余年的区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学习不是选项,而是呼吸一样自然。”从每周的案例复盘到每季度的实战演练,再到如今这场持续6天的大培训,楷模试图打造的不是销售机器,而是“服务型学习组织”。

      这种学习已经融入企业基因。据了解,楷模每年投入培训的经费超过营收的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6.png

    17.png

    18.png

      比的不再是规模,

      而是价值深度。

      家居行业的下半场,没有用户思维的企业,正悄无声息地离场。

      而楷模的“整家服务”,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家”的重新定义。它销售的不是单品,而是可落地的生活场景;它要求的不是销售技巧,而是设计能力、资源整合与全程服务的素养;它由“使命驱动”,始终为客户价值而创新。

    19.png

    20.png

    21.png

      一直觉得,立得住、行得远的企业,从上到下都有一股“劲儿”。

      这种“劲儿”是徐国芳口中“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笃定前行”的坚持;是二十三年不停止学习、不进则退的团队信念;也是在行业疯狂时保持冷静、在低谷中依然投入的长期主义。  

      培训最后一天,一位加盟三年的经销商站上台。他说:“我以前觉得做生意是为了生存,现在我觉得,是为了创造一点价值。”

      话很朴素,却引起长久的掌声。或许,这正是楷模给出的最终答案:保持开放、保持迭代、保持温暖。

    22.png

    23.png

    24.png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