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初夏的雨天,贵定酒厂厂长石显继正蹲在老窖池边,掌心轻覆酒醅,感受着其温度。几步之外,茅台学院的科研团队正操作着精密的光谱仪,试图将这份匠人经验转化为精确数据。当传感器的绿灯亮起,宣告温度达标,石显继的手 掌却仍未移开,他在屏息等待指尖传来的、那如同生命苏醒般的细微颤动,那是窖池深处微生物群落独有的“脉搏”。
“温度计能测度数,但测不出酒魂”在2025年贵常春与茅台学院联合实验室的启动仪式上,石显继这句掷地有声的开场白,让全场陷入深思。多年来,他守护着贵定酒厂最珍贵的遗产:传承数十年来自茅台酒核心的13株茅源菌种及其独特的微生物生态,七本记录着老师傅口述四季酿艺要诀的手写日志,以及坚持用古法养护的老窖池。当学院教授提议建立菌种基因库时,石显继首先捧出的却是那些泛黄的纸质记录:“这些手写的温度曲线里,藏着仪器读不出的雨露晨昏、四季流转。”
法学思维赋能传统酿造
石显继的独特远不止于此。2023年,他在管理酒厂的重任之余,成功捧回了法学专业的毕业证书。这看似跨界的选择,却成为他破解老厂复兴密码的关键钥匙。当行业普遍追逐短期利益时,他以法律人的缜密思维回归本源,在酒厂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酿造证据链体系”:
严格基酒分级管理: 恪守自然醇化周期,坚决抵制为短期利益而缩短窖藏;
推行全链溯源机制: 从高粱种植到灌装贴标,数十道工序全程透明可查;
复活守护茅源菌种: 亲率团队复原并精心守护酱香之本——茅源菌群的培育工艺。
“酿酒和法律本质相通,都需要对规则的深刻敬畏。”在茅台学院的联合会议上,石显继的见解引发了强烈共鸣,“缩短窖藏如同伪造证据,终将被时间无情审判。”
车间里的匠心与科技共舞
石显继的融合之道,在车间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2024年寒冬,茅台学院相关领导考察时,在发酵车间目睹了令人惊叹的一幕:厂长石显继正亲自指导工人调整物联网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石厂长比我们更懂设备角度对数据采集的精准影响!”随行博士由衷感叹。
这场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石,正是石显继多年来积累的、饱含实践智慧的车间笔记:手绘的窖池温度变化曲线、记录的菌群活性与降雨量关联数据、整理的茅源菌种唤醒关键参数……“他提供的绝非模糊经验,而是极具价值的、可量化的研究样本。”茅台学院微生物研究室负责人高度评价。这些浸染着酒醅气息的原始数据,直接促成了“酱酒联合实验室”的诞生。
如今步入贵定酒厂的生产车间,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物联网传感器悄然嵌入窖池,实时跳动的数据大屏与老师傅们的手写记录本静静并置。石显继精心设计的“双轨生产系统”更是匠心独具:“这不是新旧对抗,而是师徒传承。”石显继指着数据屏解释道。当智能系统建议调整入窖温度以应对特定天气时,他特意请来退休老师傅王金柱:“王师傅,您当年遇到这种西南风天气是怎么处理的?”令人惊叹的是,老人的经验之谈竟与算法的精密推演结果完全一致。
“科技让我们飞得更高,匠心让我们记得为何出发”石显继如是说。雨后的酒厂蒸腾着氤氲雾气,他再次俯身,指尖轻触温润的窖泥。而他身后的数据洪流已然奔腾不息。千年匠心与现代科技在此刻完美交融,化作一缕缕醉人的醇香,在时光的窖藏中,静静守候着下一个开坛的春天。
发表评论